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鄧的意思、寇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鄧的解釋

東漢 寇恂 、 鄧禹 的并稱。二人皆 光武 中興名将。 漢 永平 中 顯宗 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 寇 鄧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宮 雲台 。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三:“吾慕 寇 鄧 勳,濟時信良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寇鄧”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特指東漢初年兩位開國名将寇恂與鄧禹的并稱。此組合源于兩人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卓越的軍事貢獻與曆史地位,後成為史書中表彰功臣的典型代稱。以下是具體釋義:

  1. 詞義解析

    “寇”指寇恂(?-36年),字子翼,東漢雲台二十八将之一,以善治郡縣、鎮守後方著稱,曾輔佐光武帝劉秀平定河北,官至執金吾。

    “鄧”指鄧禹(2年-58年),字仲華,東漢開國元勳之首,戰略謀劃能力出衆,位列雲台二十八将首位,官至大司徒。

    二者并稱體現了東漢史家對“文武兼資”治國理念的推崇。

  2. 曆史淵源

    據《後漢書》記載,寇恂與鄧禹曾協同作戰,寇恂負責糧草供應與地方治理,鄧禹主導前線征伐,形成互補格局。建武三年(27年),二人合力擊潰赤眉軍,為東漢統一奠定基礎。史評“寇鄧之勳,信于天下”(《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3. 文化引申

    唐代以後,“寇鄧”常用于比喻相輔相成的傑出搭檔。如宋代李綱《論将帥疏》稱:“欲效寇鄧之協謀,必先明君臣之義”,強調合作治國的重要性。現代曆史學家方北辰在《東漢開國名将評傳》中指出,寇鄧組合代表了“軍事後勤與前線指揮的典範協作模式”。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寇鄧”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人物并稱(主流解釋)

  1. 指代人物
    指東漢開國名将寇恂和鄧禹,二人均為漢光武帝劉秀的功臣,輔佐其建立東漢王朝,史稱“光武中興”。

    • 寇恂:以謀略和治理能力著稱,曾鎮守河内,保障劉秀後方糧草。
    • 鄧禹:劉秀麾下重要軍事将領,位列“雲台二十八将”之首。
  2. 曆史記載
    漢明帝永平年間,為表彰功臣,在南宮雲台繪制了寇鄧等二十八位将領的畫像,杜甫《述古》詩中亦有“吾慕寇鄧勳,濟時信良哉”的贊頌。


二、引申含義(少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強盜和惡勢力”,可能源于“寇”字本身有“盜匪”之義,而“鄧”或為姓氏的泛指。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明确曆史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般刁難殘膏側跌塵蠹稱算絺繪擔纆大礮調懴椗花耳目衆多二圖芳齡逢遌公諸于世灌漿官粟還級惶懹虎步龍行胡妲昏君攪陣嗟愍進一步究歸考廟老生兒戀嫪臨行隸胥露雞駡辱幕官飄泊剽劫奇妙慶藴擒奸讨暴禳星阮孚戎旅儒品塞塗商星食啗食手壽國倏而死憤嗣人私支溏心天壍田神鐵榜隗嚣泥無雙亭閑制哓舌下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