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徼禍的意思、徼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徼禍的解釋

招緻禍害。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徼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其核心含義是招緻災禍、自取禍患。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釋義解析

  1. 本義

    “徼”讀作jiǎo(或 yāo),本義為招緻、求取(《說文解字》:“徼,要也”);“禍”指災禍、不幸。

    組合後,“徼禍”即主動招惹災禍,強調因自身行為不當而引禍上身。

    例:

    《左傳·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

    (注:此處“徼福”為反義類比,指求福,而“徼禍”即反向招禍。)

  2. 引申義

    • 自取其禍:因貪婪、輕率或挑釁行為導緻災禍。
    • 僥幸緻禍:試圖通過冒險手段獲利,反遭禍患(如“徼幸”引申義)。

二、用法與語境

  1. 文言用例

    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常與“避禍”“祈福”對舉,體現古人趨吉避兇的價值觀。

    例:

    《國語·周語中》:“乘人不義,陵人以逞,徼禍之道也。”

  2. 現代使用

    僅存于成語或學術讨論(如曆史、哲學研究),日常口語已不用。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7冊第146頁明确收錄“徼禍”,釋義為:“招緻禍害。”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出版。

    (注:無公開線上鍊接,可查閱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徼,通‘邀’,求取;禍,災禍。徼禍即招禍。”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3. 漢典網(www.zdic.net)

    收錄“徼”字釋義,引《說文》及《左傳》用例佐證其“招緻”義項。

    參考鍊接:漢典“徼”字條目


四、相關辨析


“徼禍”是古漢語中具有警示意義的詞彙,強調人主動行為與災禍的因果關系。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

網絡擴展解釋

“徼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出處

出自三國時期嵇康的《管蔡論》:“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此句意為:因愚忠憤懑而招緻災禍,體現了“徼禍”在古文中的實際用法。

三、字義分析

四、相關詞語

五、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古文分析,日常口語中較少見。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僥幸”(jiǎo xìng)混淆讀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徼”字其他讀音(如yāo、jiào)的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彼岸辨颠帖炳赫蠙珠采聽蟬翅暢旺孱庸傳導傳信牌觸鬥蠻争大次達解蝶衣焚屠附辇敷天狗胾冠上加冠官儀骨身海域黑色金屬厚貌深情将官監趣嚼筆計挍極樂天就業空桐喟然而歎濫好人老父笭牀領悟說冥幻模仿暖鋒偏錢飄藩墜混平進強鄰乾浄利索清乂窮井氣勢洶洶齊智燃肉身燈宂長如水投石三大洋三閣三槐霜列送盤帑項聞而生畏象玄先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