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劊子手。《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怒極,喝令綁出斬首。刀斧手得旨,推出市曹斬訖。”《蕩寇志》第一一七回:“刀斧手将 白瓦爾罕 推出帳外,将要行刑,忽聽火光中一位佳人從外進來,連叫刀下留人。” 聶绀弩 《懷<柚子>》:“走在前面的是刀斧手,穿着短裝便衣,挽着袖子,手裡提着雪亮的鬼頭刀。”
“刀斧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儀仗侍衛
指古代官員出行時,儀仗隊中手持兵器(如刀、斧)的護衛人員,主要用于彰顯威嚴或維持秩序。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提到“刀斧手兩旁站立”。
劊子手
狹義上指執行斬首刑罰的人,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蕩寇志》中描述“刀斧手将白瓦爾罕推出帳外”。
在古羅馬時期,“刀斧手”(拉丁文:lictor)是侍從執法吏,屬于特殊文官階級,負責護衛高級官員并執行命令。他們攜帶象征權力的“法西斯束棒”(一捆木棍中插斧頭),代表對罪犯的懲戒權。
“刀斧手”在不同文化中含義差異顯著:中文語境下兼具儀仗侍衛與劊子手雙重角色;羅馬曆史中則是權力象征的執法者。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刀斧手通常指的是一種職業或角色。在古代戰争中,刀斧手是指使用刀、斧等近戰武器進行戰鬥的士兵。而在現代社會,刀斧手可以泛指具有出色刀斧技巧的人,尤其是在斬劈、剁砍等技巧方面熟練的人。
刀斧手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斤(斤),分别代表刀和斧。根據漢字書寫規則,刀斧手的總筆畫數為10筆。
刀斧手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當時戰争是主要的社會活動之一,刀斧手是軍隊中重要的一員。隨着社會迅速發展和武器技術的進步,刀斧手的地位逐漸被步兵、騎兵等其他兵種所取代。然而,刀斧手的技能和勇氣仍然備受尊重,成為一種象征。
刀斧手的繁體字寫作「刀斧手」,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刀斧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亦寫作「刀斧手」。
1. 他在戰場上展現出了一名出色的刀斧手的技藝。
2. 這個村莊以前有一支專門的刀斧手隊伍,主要負責村内的安全。
1. 刀劍手:指使用刀和劍等武器進行戰鬥的人。
2. 斧子手:指擅長使用斧子的人,尤其在伐木或斬殺敵人時特别熟練。
3. 武器師傅:指專門從事教授各種武器技能的人。
1. 刀斧猛士:指勇猛善戰的刀斧手。
2. 斬首者:指擅長斬首的人,既能展示刀斧技巧,又有很高的勇氣。
文人墨客:指以文化知識和文學才華為主要特質的人,與刀斧手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