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佯嗔之詞。常用于稱呼所愛者。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愛你箇殺才沒去就,明知道雨歇雲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白娘子 看見道:‘你這殺才,把這一塊好香與那賊秃去換酒肉喫!’”
(2).詈詞。猶言該殺的。《水浒傳》第三八回:“那節級便罵道:‘你這黑矮殺才,倚仗誰的勢要,不送常例錢來與我?’”亦作“ 殺材 ”。《紅樓夢》第三九回:“真是個沒用的殺材,這點子事也幹不來!”
(3).指待宰殺的牲畜。《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壯,原何把他買去做了‘殺才’。”
“殺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較大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戲曲、小說及權威詞典的用法,需注意區分褒貶及語境。
殺才是一個中性的詞語,指的是剝奪或扼殺别人的才華、才能或創造力。這個詞語表達了一種嫉妒、排斥甚至敵對的情感,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權力或利益而故意阻止或摧毀他人的發展。
殺才由“殺”和“才”兩個字組成:
殺才一詞最早出自《易經》中的一句話:“凡害才者,殺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傷害人才的人,就要剪除他。”從此以後,人們開始使用“殺才”指代剝奪他人才能的行為。
殺才的繁體寫法為「殺材」。
在古代,殺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對于殺才這個詞而言,古時候的寫法并不常見,難以找到确切的記錄。
1. 他是公司最有潛力的員工,但他的上司卻對他心生嫉妒,故意安排他做一些瑣碎無足輕重的工作,以此來殺才。
2. 有些人出于自私的考慮,總是試圖通過诽謗他人、阻礙他人發展的方式來殺才。
3. 我們應該營造一個積極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華,而不是互相競争和殺才。
組詞:才藝、才情、殺氣。
近義詞:扼殺才幹、限制才能、擠壓人才。
反義詞:培養人才、嘉獎才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