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殺才的意思、殺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殺才的解釋

(1).佯嗔之詞。常用于稱呼所愛者。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愛你箇殺才沒去就,明知道雨歇雲收,還指望待天長地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白娘子 看見道:‘你這殺才,把這一塊好香與那賊秃去換酒肉喫!’”

(2).詈詞。猶言該殺的。《水浒傳》第三八回:“那節級便罵道:‘你這黑矮殺才,倚仗誰的勢要,不送常例錢來與我?’”亦作“ 殺材 ”。《紅樓夢》第三九回:“真是個沒用的殺材,這點子事也幹不來!”

(3).指待宰殺的牲畜。《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壯,原何把他買去做了‘殺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殺才”是一個古漢語中的貶義詈詞(罵人的話),主要用于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說戲曲中。其含義可從字面和語境兩方面解析:

  1. 字面拆解與核心含義:

    • 殺:本義為殺戮、緻死。在此語境下引申為“該死的”、“該殺的”,表達極度的憎惡、憤怒或詛咒。
    • 才:古時可用作表示“人”的蔑稱或昵稱(有時帶貶義),類似于“家夥”、“東西”。例如“奴才”、“蠢才”。
    • 合成義:因此,“殺才”字面意思即“該殺的家夥/東西”,是對人強烈的辱罵和貶斥,指責對方行為惡劣、愚蠢或可恨至極,恨不得其死掉。
  2. 語境中的具體用法:

    • 表達憤怒與責罵:這是最常見用法。說話者(通常是長輩、主人或處于強勢地位者)對被罵者(晚輩、下屬或行為不端者)表達極度的不滿、失望或憤怒。例如,父母責罵不肖子孫,主人斥責犯錯或偷懶的仆人。
    • 強調愚蠢或無能:有時也用于責罵對方愚蠢、無用、不中用,帶有強烈的輕蔑意味。
    • 親昵語境下的嗔怪:在極少數、非常特定的親密關系(如夫妻、情人)語境中,可能帶有半嗔半怒、打情罵俏的意味,但核心仍是表達不滿,隻是語氣稍輕。這需要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3. 權威詞典釋義:

    • 根據《漢語大詞典》,“殺才”釋義為:“詈詞。猶言該殺的東西。” 這清晰地概括了其作為罵人話的核心屬性。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直接收錄“殺才”,但其對類似結構(如“奴才”、“蠢才”)中“才”字的解釋支持了“才”作為指人(常含貶義)後綴的用法。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文學實例佐證:

    • 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浒傳》中,人物對話裡多次出現“殺才”,生動體現了其作為激烈罵語的用法。例如,魯莽、暴躁的角色在發怒時常用此詞斥責他人。來源:施耐庵,《水浒傳》。
    • 元雜劇、明清小說(如《金瓶梅》、《紅樓夢》及其衍生戲曲作品)中也常見此詞,用于表現人物性格和激烈沖突的場景。來源:相關古典文學作品。
  5. 現代使用:

    • “殺才”在現代漢語口語中已基本消亡,屬于典型的古語詞。它主要出現在對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研究或相關影視戲曲的表演中。現代人若使用此詞,會顯得非常文绉绉或刻意模仿古風。

“殺才”是一個源自古代、帶有強烈貶斥和詛咒意味的罵人話,意指“該殺的家夥/東西”,用于表達極度的憤怒、責罵或輕蔑,尤指對方行為惡劣、愚蠢或不中用。其使用多見于明清小說戲曲,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殺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較大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佯嗔之詞(常用于稱呼所愛者)

2.詈詞(罵人的話,意為“該殺的”)

3.指待宰殺的牲畜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戲曲、小說及權威詞典的用法,需注意區分褒貶及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剝露爆騰表貉賓語不嗣參劾茶仙陳鴻壽赤幟除殘寸楷達标打倒大建大肆咆哮遞宿渎斁惡業風簡膚果剛悻弓車灌渎僭言腳指解義勁兵進伐九苞眷眄峻拔卡差課效肋骨李門霖鈴柳亸花嬌輪镳尼院樸悴仆厠鋪排遷斥遷葬縓冠取勘去日讓價榮忝散生齋三五門沙鉢繩纜神龛子獅子花水蓮水排黍酒通濫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