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質的意思、入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質的解釋

諸侯、屬國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為人質,表示臣服。《史記·大宛列傳》:“﹝ 宛貴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蟬封 為 宛王 ,而遣其子入質於 漢 。”《漢書·匈奴傳上》:“單于愛之,陽許曰:‘吾為遣其太子入質於 漢 ,以求和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雲南 官員子弟入質,臣謂達官子弟當遣,餘宜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入質"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諸侯或臣屬将子嗣送往中央政權或盟主國作為人質的制度。該詞由"入"(進入)和"質"(抵押品)構成,最早見于《左傳·隱公三年》記載的"周鄭交質"事件。

在具體實施中,入質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納質"即主動送出人質,如西漢諸侯王遣子入侍長安;二是"索質"即強勢方要求對方提供人質,如曹操挾漢獻帝令諸侯送質。人質身份多為宗室子弟,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莊襄王"為質于趙"的經曆。

這一制度在維護中央集權方面具有雙重作用:既通過血緣紐帶加強政治依附,又形成實質性的威懾機制。《資治通鑒》記載漢景帝時期吳楚七國之亂後,"令諸侯王不得複治國,天子為置吏",配套的入質制度有效削弱了地方割據勢力。

現代漢語中,"入質"一詞仍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多用于分析古代地緣政治關系。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該制度與人道主義精神存在沖突,當代國際法已明文禁止類似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入質”是一個曆史術語,指古代諸侯、屬國或藩部将子弟送至中央朝廷作為人質,以表示臣服或維系政治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入質”的核心含義是通過派遣重要人物(多為貴族子弟)作為人質,向中央政權展示忠誠。這一行為常見于中國古代的諸侯分封體系或邊疆政權與中原王朝的互動中。

2.曆史背景與實例

3.政治作用

入質制度主要用于:

4.相關詞彙

5.現代延伸

如今“入質”一詞已不常用,但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仍可能涉及。部分網頁(如)提到該詞被用于造句或考試題目中,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史料,或查閱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要卑孼标準海水滄浪叟谄上驕下傳葉粗細十番地心引力對保兒童節奉公守法粉色怪響昏逸活期存款夥友簡素接管禁更久遠據憑刊本遼繞綸連鹿蹊蠻垂芒角秘靜明醫密約默許矃目葩藻被褐懷寶颀峻清輕秦虢瑞牒三休生土身名俱泰十總布松筠之節馊主意肅布搪塞縧辮天祿辟邪帖括銅鼓钗兔死犬饑頑薄網咖晩嫁慰唁卧吹汙亵無儀校務狎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