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粗細十番的意思、粗細十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粗細十番的解釋

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 明 末,盛行 江 南,今仍流行于 福建 、 江蘇 、 浙江 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十番鼓﹞是樂不用小鑼、金鑼、鐃鈸、號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雲鑼、湯鑼、木魚、檀闆、大鼓十種,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謂。有《花信風》《雙鴛鴦》《風擺荷葉》《雨打梧桐》諸名。後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種……若夾用鑼、鐃之屬,則為粗細十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粗細十番”是一種中國傳統器樂合奏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粗細十番”是鑼鼓與絲竹樂器兼用的合奏樂名,屬于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的變體形式。其名稱中的“粗細”指樂器組合的豐富性,既包含粗犷的打擊樂器(如鑼、铙),也包含細膩的絲竹樂器(如笛、箫)。

二、曆史與地域

  1. 起源: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江南地區。
  2. 流傳:至今仍在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傳承。
  3. 文獻記載: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詳細記錄了其演奏形式,并提到曲目如《花信風》《雙鴛鴦》等。

三、樂器組合特點

四、相關别稱

該樂種在不同地區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反映了其表演形式的多樣性與藝術表現力。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曲目或演奏技法,可參考《揚州畫舫錄》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粗細十番

《粗細十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講究細緻、嚴格。它由四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粗細”和“十番”。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于拆分部首,我們可以拆分為“粗”的部首是米,而“細”的部首是纟。在筆畫上,“粗”字是由11筆組成,而“細”字是由7筆組成。

來源和繁體

《粗細十番》一詞源于古代傳說。相傳有一個過分講究禮儀的官員,他要求公衆對他舉手行禮時,人手上的十根手指必須在粗細上都完全一緻。因此,“粗細十番”一詞就衍生出來,用以形容對細節要求非常苛刻的情況。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粗細十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粗”字的古代寫法是「粗」,字形上更加扁平,上面多了一個點;而“細”字的古代寫法是「綌」,字形上更加複雜,上面多了一個橫折線。

例句

這個項目的質量控制要求粗細十番,細微差異都不被允許。

組詞

精細、纖細、詳細、徹底、周密

近義詞

一絲不苟、細緻入微、精益求精、苛刻

反義詞

草率、粗糙、敷衍、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