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粗細十番的意思、粗細十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粗細十番的解釋

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 明 末,盛行 江 南,今仍流行于 福建 、 江蘇 、 浙江 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下》:“﹝十番鼓﹞是樂不用小鑼、金鑼、鐃鈸、號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雲鑼、湯鑼、木魚、檀闆、大鼓十種,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謂。有《花信風》《雙鴛鴦》《風擺荷葉》《雨打梧桐》諸名。後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種……若夾用鑼、鐃之屬,則為粗細十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粗細十番"是中國傳統器樂合奏形式的一種專稱,尤其流行于江南地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粗細十番

指由"粗樂"(打擊樂器)與"細樂"(絲竹樂器)交替或混合演奏的十番樂形式。"十番"原指多段樂曲的輪番演奏,後特指包含豐富樂器組合的民間樂種。


二、術語拆解

  1. "粗細"

    • 粗樂:以鑼、鼓、铙、钹等打擊樂器為主,音色洪亮熱烈,常用于室外慶典。
    • 細樂:以笛、箫、笙、胡琴、琵琶等管弦樂器為主,音色細膩婉轉,多用于室内雅集。

      來源:《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年修訂版)第213頁。

  2. "十番"

    源于明代,指由十段(或更多)曲牌連綴而成的套曲。"番"即輪番、交替之意,體現樂曲的豐富變化。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023頁。


三、文化特征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各省卷)

    詳細收錄各地十番樂的曲譜、樂器配置及曆史沿革。

    ISBN:978-7-103-03300-3(國家卷示例)

  2. 《蘇州藝術史》(古吳軒出版社)

    記載明清時期粗細十番在江南的盛行狀況。

    ISBN:978-7-5546-1767-8


通過"粗樂"與"細樂"的對比融合,粗細十番既展現民間藝術的喧騰生命力,亦承載文人音樂的清雅意趣,是理解中國傳統音樂多元性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粗細十番”是一種中國傳統器樂合奏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粗細十番”是鑼鼓與絲竹樂器兼用的合奏樂名,屬于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的變體形式。其名稱中的“粗細”指樂器組合的豐富性,既包含粗犷的打擊樂器(如鑼、铙),也包含細膩的絲竹樂器(如笛、箫)。

二、曆史與地域

  1. 起源: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江南地區。
  2. 流傳:至今仍在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傳承。
  3. 文獻記載: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詳細記錄了其演奏形式,并提到曲目如《花信風》《雙鴛鴦》等。

三、樂器組合特點

四、相關别稱

該樂種在不同地區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反映了其表演形式的多樣性與藝術表現力。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曲目或演奏技法,可參考《揚州畫舫錄》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放謗論暴示避荒勃谿布戎草制大肆咆哮地頭錢沸反盈天高遷顧避谷帛滾鈎哈號賀禀鶴毛腳纏吉禘解帶稷饋金堤憬塗進款酒斾跼蠼距跳誇父逐日療救流觞曲水龍口奪食鹿布落星美姫瞑菜木禺人鳥嘴盤亘潛蹤匿影囚俘山神沙頭深文巧诋水樁書奏騰遌跳指日同床各夢通侯銅界痛決土改外荒五禽嬉鄉弟缃缥俠奴險象環生協慶心膽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