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入质的意思、入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入质的解释

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为人质,表示臣服。《史记·大宛列传》:“﹝ 宛贵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蝉封 为 宛王 ,而遣其子入质於 汉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爱之,阳许曰:‘吾为遣其太子入质於 汉 ,以求和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云南 官员子弟入质,臣谓达官子弟当遣,余宜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入质"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诸侯或臣属将子嗣送往中央政权或盟主国作为人质的制度。该词由"入"(进入)和"质"(抵押品)构成,最早见于《左传·隐公三年》记载的"周郑交质"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入质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纳质"即主动送出人质,如西汉诸侯王遣子入侍长安;二是"索质"即强势方要求对方提供人质,如曹操挟汉献帝令诸侯送质。人质身份多为宗室子弟,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庄襄王"为质于赵"的经历。

这一制度在维护中央集权方面具有双重作用:既通过血缘纽带加强政治依附,又形成实质性的威慑机制。《资治通鉴》记载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后,"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配套的入质制度有效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现代汉语中,"入质"一词仍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多用于分析古代地缘政治关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制度与人道主义精神存在冲突,当代国际法已明文禁止类似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入质”是一个历史术语,指古代诸侯、属国或藩部将子弟送至中央朝廷作为人质,以表示臣服或维系政治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入质”的核心含义是通过派遣重要人物(多为贵族子弟)作为人质,向中央政权展示忠诚。这一行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分封体系或边疆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中。

2.历史背景与实例

3.政治作用

入质制度主要用于:

4.相关词汇

5.现代延伸

如今“入质”一词已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能涉及。部分网页(如)提到该词被用于造句或考试题目中,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始史料,或查阅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鞫白根不牢肜肜骋气初嫁辞阻当炉等第第一把交椅对言二龙戏珠娥影放刁把滥扶义腐庸高意歌戏管说海军衫含粻鹤柱鸿业远图谨风精诚所至禁止九貉爵秩老倒两当衫藜飡临书禄赏买报杗廇木德奴隶欧攘姘居钳市峭发切磋琢磨窃红戚眷轻盈人间第一黄认实汝海散摊拾地芥霜匣树丛数棋宿读魏蚕物理性质无作纤絺醎酸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