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吹。 唐 李涉 《牧童詞》:“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緑。”《新唐書·漢中王瑀傳》:“ 瑀 亦知音,嘗早朝過 永興裡 ,聞笛音,顧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識之,曰:‘何故卧吹?’笛工驚謝。” 宋 朱熹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三:“卧吹橫笛過溪南。” 清 吳偉業 《口占贈蘇昆生》之一:“獨有 龜年 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窗。”
“卧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ò chuī,其核心含義為橫吹,通常指代一種吹奏樂器的姿勢或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唐代詩詞
李涉《牧童詞》中“蘆管卧吹莎草綠”,描繪牧童橫吹蘆笛的田園畫面,展現恬淡意境。
另《新唐書》記載漢中王李瑀聽聞笛聲後詢問“何故卧吹?”,側面反映唐代宮廷樂工演奏姿勢。
宋代作品
蘇轼《金山夢中作》有“卧吹箫管到揚州”,以卧吹表達超脫塵世的遐想;朱熹詩中亦用“卧吹橫笛過溪南”描寫隱逸生活。
“卧吹”既是具體的吹奏姿勢,也是文學意象,常用于渲染閑適、孤寂或超然的情感。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圍繞“橫吹”展開。
《卧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躺着時吹噓、誇大自己的事情。這個詞經常用來形容某人說話不實,誇大其詞,吹噓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卧吹》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卩”和“口”。“卧”部表示人以卧躺的方式,而“吹”部則表示吹噓言辭。它的拼音是wò chuí,總共有12個筆畫。
《卧吹》一詞最早見于《紅樓夢》,出自曹雪芹所著的這部中國古代名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臥吹」。
在古時候,漢字《卧吹》的寫法可能與今天有所不同。不過,《紅樓夢》中使用的《卧吹》一詞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1. 他總是卧吹自己的才華,但實際上并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2. 這些政客經常卧吹自己的政績,卻忽略了百姓的實際需求。
組詞:卧薪嘗膽、卧榻之側、吹毛求疵。
近義詞:誇大、吹牛、自吹自擂。
反義詞:謙虛、低調、自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