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迹的意思、埽迹的詳細解釋
埽迹的解釋
絕迹。 清 錢學綸 《語新》卷上:“婦女則服役神之夫人,當時不過一二老嫗……自二十年來,花團錦簇,變為一班少婦,老嫗自以為羞,漸漸埽迹。”
詞語分解
- 埽的解釋 埽 à 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稭、石頭等捆紮而成。 用秫稭修成的堤壩或護堤。 埽 ǎ 古同“掃”,打掃。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迹的解釋 迹 ì 腳印:蹤迹。足迹。血迹。筆迹。 物體遺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遺留下的事物:古迹。實迹。 追尋蹤迹:“漢求将軍急,迹且至臣家”。 據實迹考知:“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埽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絕迹”,即人或事物完全消失、不再出現。例如,清代錢學綸《語新》中提到老妪因羞慚而“漸漸埽迹”,即逐漸不再參與活動。
2.字形與讀音
- 拼音:sào jì(“埽”同“掃”,讀作sào;“迹”為jì)。
- 字形解析:
- “埽”本指治河時護堤的器材(如樹枝捆紮物),後引申為“掃除”;
- “迹”指痕迹、蹤迹,組合後意為“掃除痕迹”,即徹底消失。
3.文獻出處
- 該詞見于清代文獻《語新》,描述婦女群體中老一輩因社會風氣變化而逐漸退出特定場合的現象,強調“消失”的語境。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需注意與“掃迹”(主動清除痕迹)的語義區别,後者更強調行為,而“埽迹”側重結果。
5.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埽迹的意思
《埽迹》是一個意為"撫平、擦去舊迹"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的消逝、消除或改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埽迹》的部首是埶(shǐ),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埽迹》由"埽"和"迹"兩個字組成,其中"埽"表示擦拭撫平,"迹"則表示痕迹或蹤迹。合在一起,表示消除或改變已有的痕迹或痕迹的消失。
繁體
簡體中文的《埽迹》在繁體中文中寫作《縿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埽迹》的"埽"字寫作"嵊",表示用手指擦拭;而"迹"字寫作"迊"或"逷",表示痕迹或蹤迹。整體來看,《埽迹》的古代寫法表示抹去或消除痕迹。
例句
1. 磁盤上的數據已被徹底埽迹,無法恢複。
2. 雄心壯志埽迹,唯有平庸度日。
3. 時間的洪流不會留下任何埽迹。
組詞
- 埽除:擦拭掉、清除
- 埽畫:擦去、覆蓋繪畫痕迹
- 埽滅:抹掉、消除
- 埽平:撫平、修整
近義詞
- 抹去:擦掉、除去
- 消除:清除、掃除
- 抹煞:抹去、掩蓋
反義詞
- 留痕:保留蹤迹或印記
- 遺迹:保留的舊迹或殘餘
- 遺留:保留、留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