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麂的意思、黃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麂的解釋

麂的一種。雄的有短角,雌的無角。四肢細長,能疾走。栖息樹林中。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我最歡喜的是獵取野豬同黃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麂(huáng jǐ),學名Muntiacus reevesi,是鹿科麂屬的小型偶蹄目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及現代生物學中具有明确釋義: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黃麂指一種體型較小的鹿科動物,毛色以黃褐色為主,行動敏捷,栖息于山地叢林。《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描述為“鹿的一種,體形較小,毛黃褐色,雄的有短角”。

  2. 名稱溯源

    “麂”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大鹿也”,後世演變為專指小型鹿類。因該物種毛色偏黃,故稱“黃麂”,以區别于黑麂等近親。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辨識

    • 體型:體長約70-100厘米,肩高約50厘米,體重10-20公斤。
    • 毛色:通體黃褐色至紅棕色,腹部白色,幼體具斑點。
    • 角部特征:雄性具短角,角基分叉,角尖向後彎曲;雌性無角。
  2. 生态習性

    黃麂為草食性動物,以樹葉、嫩芽、果實為食,晨昏活動頻繁。獨居且領域性強,遇險時發出犬吠般警示聲。


三、分布與保護

  1.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常見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

  2. 保護現狀

    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2021年調整),因栖息地破壞和盜獵面臨生存壓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無危”(LC)。


四、文化意涵

古代文獻中,黃麂皮質輕軟,曾用于制作靴履、箭囊。《本草綱目》載其肉可入藥,但現代因保護需求已禁止捕獵。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許慎(漢).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整理本.
  3.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動物志·獸綱》. 科學出版社.
  4. Smith, A.T. & Xie, Y. eds. 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 IUCN Red List: Muntiacus reevesi.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42191/22166608

網絡擴展解釋

“黃麂”一詞的解釋可分為生物學定義和文學引申兩層含義,以下為綜合說明:

一、生物學定義

黃麂(學名:小麂)是麂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特征包括:

  1. 外形:成年體長約1米,體重25-30公斤,四肢細長且善跳躍,雄麂有短角,雌性無角。
  2. 習性:栖息于低海拔山區森林或灌叢,以植物嫩葉、花果為食,活動時間多為夜間或晨昏,白天隱蔽休息。
  3. 行為:天性膽小謹慎,受驚時會發出類似狗吠的叫聲,逃跑後仍會返回原栖息地。

二、文學與成語含義

  1. 直接指代:作為成語時,形容黃色的小鹿或類似顔色的動物/物體。
  2. 文化典故:傳說古代有位名為“黃麂”的女子,因膚色如玉、容貌出衆而得名,衍生出“黃麂美人”的典故。

三、保護與注意事項

黃麂在我國多地(如浙江餘杭、湖北十堰)均有分布,若在野外遇到,應保持距離避免驚擾。其受保護身份意味着禁止獵捕,需通過專業機構進行救助。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案例,來源中的詞典條目或野生動物保護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傍統不禮草偃孱鈍村情大工登科第鄧通錢釣伏渡挽瘋鬧覆水俯聽公旗關聚臌脹海舶還納旱煙筒黑運橫草不拿,豎草不拈诃讓候诇華山畿會審回祝艱劬交态家塗節死咭咕驚救金虎進賢興功菊老荷枯李仁堂例直慢行冥幽匿影藏形旁舍七宮清調曲圈圍全仗三元節殺才少女裝生兵申憲十二和飾甲底兵石上草失失慌慌手撓送傳素火腿團齡饷米消聲滅迹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