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屬官的意思、屬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屬官的解釋

屬下的官吏。《韓非子·有度》:“屬官威民,退淫殆,止詐僞,莫如刑。”《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元壽 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屬官,去将軍,位在司徒上。”《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大臣有個聞見,便訓誡屬官,末吏有個知識,便規勸上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屬官指古代官僚體系中隸屬于上級長官或主要機構的輔助性官職,通常負責協助處理具體事務。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礎釋義

“屬”意為“隸屬、從屬”,“官”即官職。屬官即從屬于主官的輔助性職位,在層級上受主官管轄,協助其執行政務、管理事務。例如漢代郡守下設的郡丞、長史等皆為其屬官。

二、構詞與曆史語境

  1. 層級關系

    屬官與主官構成明确的上下級體系,如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侍郎、郎中等為尚書(主官)的屬官,分掌文書、考課等具體職責。

  2. 職能定位

    屬官多承擔執行性工作,如清代知縣的屬官縣丞、主簿,分管糧馬、戶籍等實務,而決策權仍歸主官。

三、現代延伸用法

現代漢語中,“屬官”一詞主要用于曆史或制度研究語境,描述傳統官制結構。引申義可指代現代組織中直屬下屬的職務,但需結合具體制度說明。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屬”字釋義第三條“隸屬;歸屬”及“官”字相關條目。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官制術語“屬官”的制度性解釋。
  3.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古代官制結構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屬官”是古代行政體系中的常見概念,綜合不同文獻來源,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屬官”指下屬官吏或所屬機構的官員,最早出自《韓非子·有度》中的“屬官威民”。這一概念在曆代官制中均有體現,如漢代《漢書·百官公卿表》提到大司馬“置屬官”。

二、職能與演變

  1. 職責範圍
    屬官主要負責特定事務的執行或輔助上級官員,例如清代六部中的“部屬”官員需輔佐尚書、侍郎處理具體政務。
  2. 監察與專項任務
    部分屬官由皇帝直接派遣,承擔巡視、監察地方或管理專項事務(如工程監督)的職能。

三、文學中的例證

唐代至宋代的詩詞中,“屬官”常與個人仕途相關聯:

四、制度特點

屬官的任命通常由上級或中央直接決定,層級從地方縣官到中央要職(如清代總督、巡撫的屬官)均有涉及,形成垂直管理體系。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官制細節,可參考《漢書》《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泠泠白跑一趟伴等班立備灑掃崩蕩呈本吃跌醇駮刺閨當當響倒斃彫刓疊逿肚腸嫩躲難風戒高矗關征古律好比虹絲滑碌碌回溪阪昏狂腳戶即即急救蠲豁絶路絶薪止火俊艾看到利己主義六晉路倒落套漫成耄耋梅童起來慶渥砌水旗杖三戾身不由主石猴熟玩述詠思而不學則殆厮撲糖紙騰希退靜托拉斯吐瑞網住為是浯嶼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