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光。 唐 李商隱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詩:“涼波衝碧瓦,曉暈落金莖。”
(2).水面。 宋 晏殊 《浣溪沙》詞:“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幹影入涼波。”
“涼波”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詞,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月光
這一用法源于唐代李商隱的詩句“涼波衝碧瓦,曉暈落金莖”,詩中用“涼波”形容月光如水般清涼流動的意境,暗喻月光的柔和與清冷。
指水面
宋代晏殊在《浣溪沙》中寫道“曲闌幹影入涼波”,此處“涼波”指水面波紋,描繪庭院池水在月光或微風下的清涼波動。
古典詩詞中的運用
該詞常通過“涼”與“波”的組合,營造清涼甯靜的意境,如水面泛起的漣漪、月光灑落的流動感,多用于表達夏夜、秋景等場景的幽靜之美。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作為成語或古風創作時,可借其字面意義(清涼的波浪)形容自然景觀或心境,例如“涼波拂暑”。
李商隱《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
“涼波衝碧瓦,曉暈落金莖” —— 月光如清涼的水波傾瀉于屋瓦之上。
晏殊《浣溪沙》:
“曲闌幹影入涼波” —— 欄杆的倒影映入微涼的水面。
如需更詳細的古典用例或現代延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來源。
《涼波》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清涼的波浪。
《涼波》的部首是水,由3個筆畫組成。
《涼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歌中的描寫自然景緻,特别是江河湖泊的波浪。
《涼波》的繁體寫法為「涼波」。
在古代,「涼波」的書寫可能會有一些區别。在篆書時期,「涼波」可能更加簡潔,且筆畫更有流暢感。
1. 夏天在河邊享受涼波,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2. 湖面上的涼波隨着微風湧動。
1. 涼水:清涼的水。
2. 涼風:清涼的風。
3. 涼亭:供人避暑休息的亭子。
4. 涼爽:清涼舒適的感覺。
1. 清泉:清澈涼爽的泉水。
2. 清涼:涼爽清新。
1. 炎熱:炎熱的、沒有涼爽感的。
2. 沉悶:悶熱、沒有活力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