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龛的意思、石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龛的解釋

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從此南入谷七裡,又屆一祠,謂之‘石養父母’,石龕木主存焉。” 南朝 梁簡文帝 《為人造丈八夾紵金薄像疏》:“明鏡石龕,獨徘徊於留影。” 唐 戴叔倫 《遊少陵寺》詩:“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宋史·外國傳六·高昌》:“次歷 阿墩族 ,經 馬騣山 望鄉嶺 ,嶺上石龕有 李陵 題字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龛”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的小型石制閣龛,常見于佛教寺廟或傳統祭祀場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石龛(shí kān)指用石頭雕刻或建造的龛狀結構,主要用于供奉神像、佛像或祖先神主牌位。其特點是體積較小、形态莊重,常帶有宗教或祭祀屬性。

二、結構與用途

  1. 材質與形态:由石材雕刻而成,形态多為方形或拱形小閣,表面常雕刻蓮花、雲紋等佛教符號。
  2. 宗教功能:佛教寺廟中用于安放佛像,民間也用于祭祀祖先,如《水經注》記載的“石養父母”龛。

三、文獻記載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

四、實際應用示例

五、延伸關聯

在佛教文化中,石龛不僅是實物,還被引申為尊貴象征,如提到可能衍生出比喻“有才學的人被推崇”的用法。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建築形制資料,可參考《水經注》《宋史·外國傳》等古籍,或查字典網的權威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龛》的意思

《石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石制的供放佛像或其他神像的小龛。在佛教寺廟或*********家中,常常會建造這樣的石龛,用來供奉佛像或神像。

《石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龛》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和“龍”。其中,“石”的部首是“石字旁”,表示與石相關;“龍”的部首是“龍字頭”,表示與龍相關。

根據筆畫統計,漢字“石”的筆畫為5畫,“龛”的筆畫為17畫,兩個字加在一起共計22畫。

《石龛》的來源

《石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在佛教寺廟建築中,為了供奉佛像或神像,常常會在牆壁上鑿出一個小龛,然後用石頭嵌入其中,形成了石制的供奉場所,即石龛。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了其他文化和宗教中,用來形容各種用石頭制作的小型神龛。

《石龛》的繁體

《石龛》的繁體字為「石龕」。在繁體字中,「石」的細節更加豐富,「龕」中的「龍」則多了一個「目」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石」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其形狀如同一塊石頭;「龛」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由龍字旁和凵字旁組成,用來表示龛的形狀。

《石龛》的例句

1. 佛堂裡的石龛上供奉着一尊古代名僧的塑像。

2. 我們在山上發現了一個古老的石龛,裡面居然還保存着一尊古代神像。

組詞

石龛可以拆分為石和龛兩個詞,可以根據需要與其他詞組合使用。例如:石雕龛、石質龛堂。

近義詞

石龛的近義詞包括石洞、石室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制空間或容器。

反義詞

石龛的反義詞可視語境而定。例如,以木材或紙張等非石質材料制成的龛就可以看作是石龛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