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心的意思、鶴心的詳細解釋
鶴心的解釋
高遠之心;出塵之想。 唐 孟郊 《送李尊師玄》詩:“松骨輕自飛,鶴心高不羣。” 唐 溫庭筠 《西陵道士茶歌》:“疎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詞語分解
- 鶴的解釋 鶴 (鶴) è 鳥類的一屬,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邊,吃魚、昆蟲或植物:鶴立。鶴發(?)。鶴壽。鶴駕。鶴長凫短。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鶴心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高遠脫俗的心志或胸懷,常用來形容人超然物外、不為世俗所羁的精神境界。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使用場景展開說明:
一、詞典釋義
-
本義
指如鶴般高潔、悠遠的心境。《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為“高遠之心;出世之心” 。
例:“鶴心浮野煙”(唐·馬戴詩),喻心境如野鶴遊離塵世。
-
引申義
象征超凡脫俗的志向或淡泊名利的胸懷,多見于古典詩文。如《莊子·骈拇》以鶴喻真人“遊心于淡”,後世遂以“鶴心”代指道家清虛之境 。
二、文化意象溯源
-
鶴的象征意義
- 長壽祥瑞:《詩經》稱鶴鳴于九臯,為仙禽;道教文化中鶴是神仙坐騎,象征永恒。
- 清高孤傲:因鶴栖于沼澤、翺翔雲天的習性,文人借其喻指不慕榮利的品格。
來源:《中國象征文化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鶴心”的哲學意蘊
融合了道家“逍遙遊”思想與儒家“修身養性”理念,代表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如白居易詩雲:“鶴心不假浴,鳳翅何須刷”,以鶴鳳自喻高潔 。
三、使用場景
- 文學修辭:多用于詩詞、書畫題詠,如“鶴心何待馴,雲路早知津”(宋·楊億)。
- 人格比拟:形容隱士、修道者或品行高潔之人,如“鶴心真自適,蝸舍複何求”(明·謝榛)。
- 現代引申:當代語境中可喻指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49頁。
- 《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注譯,中華書局,1983年。
- 《全唐詩》卷五五六,馬戴《宿陽台觀》,中華書局,196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鶴心”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詞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鶴心”指高遠之心或出塵之想,形容人超脫世俗、志向高潔的内心境界。例如唐代詩人孟郊用“鶴心高不群”贊美修道者的超然心境,溫庭筠則以“鶴心通杳冥”描繪飲茶悟道的玄妙感受。
二、文化淵源
- 意象來源
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長壽、清高,其翺翔雲天的姿态常被用來比喻志向高遠。例如《詩經·小雅》有“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的描寫。
- 文學化用
唐代詩人多借“鶴心”表達隱逸情懷,如孟郊《送李尊師玄》中“松骨輕自飛,鶴心高不群”,将松鶴意象結合,強化超凡脫俗的意境。
三、使用場景
- 詩詞創作:常見于描述隱士、修道者的精神境界。
- 現代引申:可形容淡泊名利、專注理想的人格特質,例如:“他雖身處鬧市,卻始終保有一顆鶴心。”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雲鶴之志、冰壺秋月。
- 反義詞:凡夫俗子、蠅營狗苟。
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愛站小工具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巴兒的百僞北魏不臣不遂菜農産育承順初發芙蓉初日芙蓉瘁音盜伐冬日肥田粉風馬不接分遣奮迅負妒富鄰寡臣光粉鹳雀咕隆鴻钜遑擾回心轉意虎口渾殽控告擴招累日靈知立項例子木熙尿道旁省七錄秦京秋泉勝利嬸嬸十意獅子宋毋忌蓑衣裙唐喪天部同心蓮網吧晚霞萎靡尾欠韋笥俠輔鄉往銜口墊背纖腰細旦奚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