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時稱布單衣。《儀禮·士喪禮》“浴衣於篋” 漢 鄭玄 注:“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為之,其制如今通裁。” 賈公彥 疏:“布單衣, 漢 時名為通裁。”
(2).普遍裁減。 清 慕天順 《請開海疏禁》:“議節省則事款通裁,幾於節無可節矣。”
“通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漢代用布料制成的單層衣物,常用于喪禮或沐浴後穿着。《儀禮·士喪禮》中鄭玄注釋提到“浴衣以布為之,其制如今通裁”,賈公彥進一步解釋“布單衣,漢時名為通裁”。這種衣物材質簡單,屬于古代服飾文化的一部分。
表示對事務、款項等進行全面削減。清代慕天順在《請開海疏禁》中寫道“議節省則事款通裁,幾於節無可節矣”,體現了這一用法。此處“裁”取“削減”之意,與“裁軍”“裁員”等詞中的“裁”含義相近。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服飾制度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儀禮》及清代奏疏類文獻。
通裁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用」和「衣」。用字的字義是使用,衣字的字義是衣服。所以,通裁的整體含義是指能夠正常地穿着衣服。
通裁的第一個部首是「用」,第二個部首是「衣」。根據部首和漢字筆畫,通裁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通裁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文化,具體出自哪篇文章或哪本書籍暫無确切記錄。
在繁體中文中,通裁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通裁」。
漢字的書寫方式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所變化,古時候的通裁可能有些許差異。但由于缺乏确切文獻記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無法可知。
1. 他的衣服剪裁得很合身,穿起來很通裁。
2. 這套西裝經過嚴格的裁剪,完美地展示了通裁的效果。
通裁不常用于構詞,因此沒有相關的組詞。
通裁的近義詞包括:合身、合體、稱身。
通裁的反義詞包括:不合身、不合體、不稱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