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润腻的意思、润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润腻的解释

光滑细腻;润泽细腻。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皇发囊,且曰:‘此瑞龙脑香也,吾曾施於暖池玉莲朶,再幸尚有香气宛然。况乎丝缕润腻之物哉。’”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墙侧有捣衣石一片,洁白润腻,人尝坐之。” 柔石 《二月》四:“柔白的脸孔,这时两颊起了红色,润腻的、光洁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润腻"是一个汉语复合形容词,主要用于形容物体表面或肌肤的质感,结合了"润"和"腻"两个字的核心含义:

  1. 核心释义:

    • 润: 指光滑、湿润、有光泽,不干燥粗糙。
    • 腻: 指细腻、滑溜、油脂多而细腻。
    • 润腻: 形容物体表面或皮肤光滑、细腻、滋润,带有一种油润或水润的光泽感,触感柔滑。常用来形容保养得当的皮肤、某种食物的口感(如肥肉、油脂)、或某些物件的表面(如玉石、瓷器)。
  2. 具体含义与用法:

    • 形容肌肤: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皮肤光滑、细腻、有弹性,看起来或摸起来滋润、柔滑,仿佛覆盖着一层健康的油脂或水分,显得健康、年轻。例如:“她的皮肤白皙润腻,吹弹可破。”
    • 形容食物口感: 形容某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入口感觉滑溜、细腻、油润,但不一定令人反感(有时是褒义,形容口感丰腴)。例如:“这块东坡肉炖得酥烂,入口即化,口感润腻。”
    • 形容物体表面: 形容某些器物表面光滑、细腻、有光泽,触感温润。例如:“这块和田玉质地温润,手感润腻。”
  3. 与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 润滑: 更侧重于减少摩擦、使物体容易滑动,可以是人为添加润滑剂(如机油)的效果。
    • 细腻: 主要强调质地精细、不粗糙,可以用于皮肤、材料、情感等。
    • 油润: 强调像油一样的光泽和质感,有时带点油腻感。
    • 润腻: 结合了“润”的光泽、湿润感和“腻”的细腻、滑溜感,常用于描述自然或美好的光滑细腻状态,尤其适用于皮肤,带有褒义色彩。
  4.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润: ① 细腻光滑;滋润。②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③ 使有光彩(指修改文章)。④ 利益;好处。
      • 腻: ① 食物油脂过多,使人不想吃。② 厌烦。③ 细致;光滑。④ 积垢;污垢。
      • 润腻: 虽未单独列出词条,但根据构词法及两字释义(“润”的①义项和“腻”的③义项),其含义清晰指向“光滑、细腻、滋润”。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润腻”有更明确的收录和解释。
      • 润腻: 光滑细腻;滑润。常用来形容肌肤、玉石等。
      • 例证: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笑道:‘你瞧瞧,你的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玉钏儿道:‘我们爷们的手,自然是粗糙的;哪里比得上姑娘们的手润腻呢?’”
  5. 文学例证参考:

    •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上文所引玉钏儿的话,是“润腻”形容肌肤的经典用例。
    • 现代文学作品: 许多现当代作家在描写女性美或特定质感时也会使用“润腻”。例如张爱玲等作家的小说中时有出现,用于描绘皮肤、丝绸、食物等。

“润腻”是一个描绘细腻、光滑、滋润质感的形容词,尤其常用于赞美健康光泽的肌肤,也用于形容某些食物或物体的滑润触感。它融合了“润”的光泽湿润与“腻”的细腻滑溜之意,传达出一种饱满、柔和、美好的触觉或视觉感受。

网络扩展解释

“润腻”是一个汉语词语,根据不同语境有两种主要含义:

一、形容文辞或言辞优美流畅

  1. 基本含义:指语言表达流畅且富有感染力,常用于赞美口才或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以此形容文辞之美,奠定了该词的文学批评意义()。
  2. 延伸用法:现代可引申为对演讲、文字等表达形式的赞美,如“他的演讲润腻动人,令听众沉浸其中”。

二、描述物体的质感

  1. 物理特性:指物体表面光滑、细腻且带有润泽感。例如宋代文献《杨太真外传》描述丝织品“丝缕润腻”,清代《物妖志·石》中形容石头“洁白润腻”()。
  2. 现代用例:可用于形容皮肤、玉石等,如“这块玉佩触手润腻,质地极佳”。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班扇綳定本年笨牛草菅嗔妬持贞愁情穿房过屋大相国寺瞪矒点播二柄繁囿法人股丰秩汉阴灌号牌火涂道降锡交禅夹注计功行封近卫军计日以期可望不可及良丁两政灵蔡利息率丽状南岳夫人闹垓蹑等宁固泡沫经济赔累潜德隐行嵌谷敲牙气粗倾写晴照覃研琼音日许多时弱冠之年深辞深眇竖沟输亏缩颈肃然生敬抬粮贪没套利土灶婉淑嵬巍雺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