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入國問俗 ”。
“入邦問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進入其他國家或地區時,應首先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以示尊重和避免沖突。該詞與“入國問俗”同義,源自《禮記·曲禮上》的“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進入别國國境需詢問禁忌,到都城需了解習俗,到别人家中需知曉避諱)。
2. 出處與用法
3. 近義詞與擴展
4. 現代應用
常用于國際交往、旅遊指南等語境,提醒人們提前了解目的地文化規範。例如:“出國前學習當地禮儀,正是入邦問俗的體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禮記》原文或葉聖陶作品。
《入邦問俗》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進入另一個國家,并且渴望了解和適應該國家的風俗習慣、社會規範等。
《入邦問俗》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入”和“讠”。其中,“入”是指人進入,訪問,而“讠”則表示與語言有關的事物。此外,《入邦問俗》這個詞共有19個筆畫。
《入邦問俗》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論語·陽貨》這個章節中。孔子曾經說過:“何必曰‘子行’?‘子不行’也,夫子之教誨,謂’近于怨者’遠之,‘誅與姑射’備之,然後進之。《入邦問俗》。”這個意思是說,孔子教導弟子說,你不必一定要去别的國家,隻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風俗習慣,然後再站穩腳跟,逐漸進一步。
《入邦問俗》的繁體字為《入邦問俗》。
古時,《入邦問俗》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基本保持不變,隻是在字的形狀上有所差異,但整體的含義和拼音讀音沒有改變。
1. 他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立即開始學習當地的語言和風俗習慣,真是一個典型的《入邦問俗》的例子。
2. 在國外生活,我們要懂得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入邦問俗,這樣才能融入當地社會。
1. 問俗
2. 入門
3. 問道
4. 邦交
1. 了解當地習俗
2. 學習民情民俗
1. 閉門思過
2. ************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