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建國,水地以縣。” 鄭玄 注:“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 孫诒讓 正義:“水地以縣者,将建國,必先以水平地,以為測量之本。”
(2).泛指地理形勢。《吳子·料敵》:“徒衆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
(3).特指水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蓋 漢 沔水 自下,有 滄浪 ,通稱耳……漁父歌之,不違水地。”
(4).猶水田。 丁玲 《田保霖》:“ 靖邊 土質太薄,不適宜耕種,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實在困難。” 華山 《碉堡線上·第一張抗日布告》:“﹝ 黑三 ﹞不出兩年,竟搞下一座花院子,六七畝臨河水地。”
“水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指用水平法測量地形高低的技術,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匠人》記載:“匠人建國,水地以縣。”。具體操作是在四角立杆,通過懸繩觀察水平,以此确定地面的高差,為建築或規劃提供依據。
泛指自然地理條件,如《吳子·料敵》中提到“水地不利”影響軍事布局,強調地形對戰略的重要性。
特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區域。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描述漢沔水域時使用“水地”一詞。
指用于種植水稻等作物的農田。現代文學作品中可見此類用法,如丁玲《田保霖》提及“修水地和水漫地”的困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查看相關文獻或詞典來源。
《水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地面上積存的水。
《水地》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表示與水相關。它的筆畫數為9畫。
《水地》的來源比較明确,它是由“水”和“地”兩個字組成,表示地上的水。
《水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水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對于《水地》這個詞語,其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1. 雨後,田野上形成一片水地。
2. 他蹲在水地邊觀察着青蛙跳躍。
組詞:水坑、水溝、水潭、水庫、水塘。
近義詞:水窪、水坑、水湖。
反義詞:旱地、陸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