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錯斷的意思、錯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錯斷的解釋

食鬼之神名。《後漢書·禮儀志中》:“ 錯斷 食巨, 窮奇 、 騰根 共食蠱。”《骈雅·釋天》:“ 錯斷 ,食鬼之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錯斷”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理解:

一、古籍中的神名釋義(主流解釋)

根據、等權威詞典記載,“錯斷”是古代傳說中的食鬼之神名,最早見于《後漢書·禮儀志》:

《後漢書·禮儀志中》:“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
《骈雅·釋天》進一步解釋:“錯斷,食鬼之神也。”

該詞為名詞,特指驅邪儀式中吞食鬼怪的神靈,屬于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用法(非主流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動詞性成語,意為“錯誤的判斷或斷定”,由“錯”(錯誤)和“斷”(斷定)組合而成。例如:

“他在案件調查中錯斷了關鍵證據,導緻結論偏差。”

但需注意,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為現代人根據字面義的引申,權威性存疑。


使用建議

  1. 古籍引用或學術場景:優先采用“食鬼之神名”的釋義,并标注文獻來源。
  2. 日常表達:若需表達“錯誤判斷”,更推薦使用“誤判”“誤斷”等常見詞彙(參考),以避免歧義。

注:、4、5、7中提供的例句及組詞多與古義相關,現代語境下實用性有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錯斷

錯斷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錯誤的中斷或斷裂。

該詞的部首拆分為“口”和“刀”,底下是“人”和“半”,共有10個筆畫。

錯斷一詞來源于《論語·雍也》:“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先行而憂怖。”其中的“憂怖”意為擔心害怕,但拆解後可得到“半”和“口刀”,形似“憂”和“布”,合起來就是“憂布”,即擔心分裂,斷裂。

在繁體中文中,《錯斷》的書寫為「錯斷」。

在古時候,将「錯斷」寫成「錯斷」,其中的「斷」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是由「屯」和「斤」組成,表示切斷、斷裂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該詞的例句:

1. 有時候,一瞬間的錯斷步驟,可以毀掉一切努力。

2. 别太過于憂慮,一切隻是暫時的錯斷,很快會恢複正常。

組詞:斷裂、中斷、切斷。

近義詞:斷裂、中斷、喪失。

反義詞:連接、持續、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