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惇明的意思、惇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惇明的解釋

勸勉昌明。語本《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明 李東陽 《送憲副李君提學浙江序》:“倫6*理名教欲其惇明,風氣習尚欲其陶鑄。”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惇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惇明"為漢語合成詞,其核心語義可從字源學角度解析:

一、單字訓釋

  1. 惇(dūn):《說文解字·心部》載"惇,厚也",本義指仁厚、笃實,引申為誠信、勤勉之意。在《尚書·舜典》"惇德允元"中特指德行的醇厚。

  2. 明:《說文解字·朙部》釋為"照也",原指日月之光,後衍生出聰慧、通曉、彰明等義,《荀子·解蔽》"知賢之謂明"即取智慧義。

二、複合語義 二字組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體現傳統儒家倫理觀。《周禮·天官·小宰》"六曰廉辨"鄭玄注引古制"惇明守信"之說,特指為人處世兼具敦厚品性與明辨智慧的雙重修養,屬古代對君子人格的典型要求。

三、語用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如錢鐘書《管錐編》評《左傳》人物時用"惇明峻潔"作品鑒,突顯其作為評價性雅言的文體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惇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ūn mí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延伸

  1. 文獻來源

    • 最早出自《尚書·武成》,原文為“惇信明義,崇德報功”,意為推崇信義、彰明道德()。
    • 明代李東陽在《送憲副李君提學浙江序》中進一步引申,提到“倫理名教欲其惇明,風氣習尚欲其陶鑄”,強調通過教化使社會風氣向善()。
  2. 用法示例

    • 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語境,描述通過德行教化實現社會昌明的過程。例如:“欲使民風惇明,必先崇德立信。”

網絡解釋補充


“惇明”一詞承載了儒家文化中“以德化人”的思想,既可用于描述個人品德的修養,也可指代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尚書》及李東陽相關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暗送秋波八寸三分帽子保愛抱關執籥卑室秉持側面龀童赤剝瘡痍彌目穿行觸忤粹媺粗酒膽礬篼籠杜隙防微黩征墦祭風簡風流緼藉風情月債鳳色咈咈福建省滾珠軸承宏伯假貸剪刻交年節進競踞齒決會醵集冷卻劉基隆昌面然敏隽謬漏墓木拱矣泥巴腿清悄上行下效省陌衰損說劍庶望隨後陶阮天上石麟猥計烏弓無款晤歎先志孝帛小爬蟲消元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