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 唐 時糧倉名。《通典·食貨十》:“自 河陰 候水漲涸,漕送 含嘉倉 。”《通典·食貨七》:“ 隋 氏 西京 太倉, 東京 含嘉倉 、 洛口倉 , 華州 永豐倉 , 陝州 太原倉 ,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 宋 曾鞏 《汴水》:“ 江 南租船,自 淮 西北泝 鴻溝 ,轉相輸納於 河陰 、 含嘉 、 太原 等倉,凡三年,運米七百萬石者, 唐 開元 之際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曆代漕運考》:“《六典》: 東都 曰 含嘉倉 。自 含嘉倉 轉動,以實京之太倉。”嘉,一本作“ 加 ”。
含嘉倉是隋唐時期洛陽城内的大型皇家糧倉遺址,其名稱與功能可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曆史背景作如下解釋:
含
本義為“銜在口中”,引申為“容納、包含”。此處指糧倉容納、貯藏糧食的功能,象征國家儲備豐盈。《說文解字》釋“含”為“嗛也”,即包容之物。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鍊接)
嘉
意為“美好、吉慶”,如《爾雅·釋诂》注“嘉,善也”。用于倉名既寄托五谷豐登的祥瑞寓意,亦體現國家對糧儲的重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鍊接)
倉
泛指儲藏糧食的建築物,《說文解字》稱“谷藏也”。含嘉倉的“倉”特指官辦大型糧窖,屬國家戰略儲備設施。
含嘉倉始建于隋炀帝大業年間(605—618年),唐代擴建為全國最大糧倉,據《唐六典》載,其儲糧約占全國官倉總量的43%。倉城位于洛陽宮城東北,占地約43萬平方米,地下窖穴密集,采用夯土築壁、火烤防潮等技術,可儲糧數百萬石。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鍊接)
1971年洛陽考古發現含嘉倉遺址,其中160號窖穴留存約25萬斤炭化粟米,窖磚刻銘“長壽元年(692年)調露元年(679年)租米”等文字,印證其集中管理、嚴格輪換的倉儲制度。該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研究古代農業經濟與工程技術的實物見證。
來源:洛陽市文物局(鍊接)
“含嘉倉”作為專有名詞,指代隋唐時期洛陽皇家糧倉,其名稱融合“容納嘉谷”的漢字本義與“國泰民安”的政治願景,是古代倉儲文明與漢字文化結合的典型範例。
“含嘉倉”一詞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曆史遺址含義(主流解釋)
含嘉倉是隋唐至北宋時期的大型皇家糧倉,位于今河南洛陽老城北。其名中“嘉”寓意美好,“倉”指糧倉。該倉始建于隋大業元年(605年),沿用500餘年,主要用于存儲東部州縣的漕糧,保障都城糧食供應。唐代天寶八年(749年),其儲糧量達583萬石,占全國總儲糧近一半,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
成語含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才華或學識被埋沒”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傳。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含義。
曆史相關細節補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涉及曆史文化,需以考古和史籍記載為準。
巴歈不當村不的不防不華藏昂乘韋乘羨尺度脣齒相須楚越徂喪道路側目大儒遁俗鹗鷇耳朵軟枋箄豐郁斧節幹證歸全反真悍暴枷檔漿酒藿肉翦商腳耗交至基隆市舊污開喻口不擇言哭秦庭攬勝攬轉了帳令姿墨卡托目無全牛難必逆度溺壺蜺旄攀援莖泡制啤酒平坐聘選牆岸怯生圈子生生不已世耳谥號石犝玩令響冷冷小秋收協氣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