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逃石的意思、逃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逃石的解釋

古大石名。傳說石從他處逃來,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溱水》:“靈石一名逃石,高三十丈,廣圓五百丈,《耆舊傳》言石本 桂林 武城縣 ,因夜迅雷之變,忽然遷此,彼人來見,歎曰:石乃逃來,因名逃石。以其有靈運徙,又曰靈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逃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傳說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文獻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逃石”指古代傳說中的一塊巨型靈石,因相傳它能自行“逃離”原址而得名。其名稱源自民間故事,認為此石具有靈性,可從一處遷移至另一處。

二、傳說與文獻記載

  1. 遷移傳說
    根據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水經注·溱水注》記載,逃石原為桂林武城縣的巨石,某夜因雷暴驟變,突然遷移至他處。當地人發現後驚歎“石乃逃來!”,遂稱其為“逃石”。

  2. 别稱與特征
    逃石又名“靈石”,因其靈異能力而得名。據描述,它高達三十丈(約90米),方圓五百丈(約1500米),體積龐大,被視為自然奇觀。

三、文化意義

該傳說反映了古代人對自然現象的奇幻想象,将巨石的遷移歸因于靈性或神力。這種叙事模式常見于中國古籍,旨在解釋難以理解的地理變遷或地質現象。

四、權威文獻參考

主要記載見于《水經注》,其他辭典類資料均引此解釋,内容高度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逃石(táo shí):是什麼意思

逃石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逃指逃跑、避開,石指石頭、岩石。合起來形成了逃避石頭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逃石的部首拆分為“辶”和“石”,其中“辶”是邊旁,表示動詞“行走”的意思;“石”是獨體字,用于表示岩石、石頭等意思。

逃的筆畫數為9,石的筆畫數為5。

來源和繁體

逃石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這部小說中,逃石被用來形容人們在遇到困境時,試圖回避避免的行為。

繁體字“逃石”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并沒有與逃石完全相同的字形,但逃的本義與其在逃石中的意義相同。

例句

她見到大石塊滾落下來,急忙逃開避開了那顆逃石。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逃避、逃離、石頭、石塊。

近義詞:逃避、規避、躲避。

反義詞:迎石、迎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