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耆德的意思、耆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耆德的解釋

年高德劭、素孚衆望者之稱。《書·伊訓》:“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唐 韓愈 《論孔戣緻仕狀》:“憂國忘家,用意深遠,所謂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四:“卿忠言嘉諫,宜時有陳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 明 袁宏道 《八識略說叙》:“是故非耆德大宿,登相家之閫閾,鮮有能涉性海之洪瀾,躋智嶽於層颠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耆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年長且德高望重的人,強調年齡與品德的結合。其中“耆”意為年老(通常指六十歲以上),“德”指品德、德行。

二、字源與結構

三、古籍出處

  1. 《尚書·伊訓》提到“遠耆德,比頑童”,意為疏遠德高長者、親近頑劣之人會導緻亂象。
  2. 唐代韓愈在《論孔戣緻仕狀》中稱“耆德”為“朝之老成人”,即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

四、現代使用場景

五、示例

“科普劇參賽者中有耆德碩老的老年人,年齡跨度從7歲到68歲。”
此句通過“耆德”突顯長者的品德與參與精神。

“耆德”是兼具年齡與道德雙重标準的褒義詞,多用于表達對長者的敬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耆德

耆德(qí dé)這個詞在漢語中指的是年長者的智慧、經驗和德行。耆德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耆(qí)由“老”字和“米”字組成,表示年長的人。右邊的德(dé)則是表示品德、道德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耆字是一個三部首的字,由立刀冖三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德字由彳彳彡三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耆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對長者的尊重和敬仰。耆德注重表達敬老、尊老、孝老的重要價值觀,強調長者的智慧和德行對社會的重要作用。

繁體

耆德的繁體字為《耆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耆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耆的古代寫法中,耒的上面會有兩個橫槽,表示年歲增長;而德字的古代寫法中,彳的右邊會有一個小點,表示道德的方向。

例句

1. 他年紀雖大,卻充滿了耆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古人常常把耆德比喻為一把寶劍,越磨越亮。

組詞

耆心(年長者的智慧和心智)

耆老(尊敬的老年人)

耆年(年長的人)

近義詞

耄耋(指年邁)

老壽星(年紀大的人)

反義詞

少德(指缺乏經驗和道德)

幼稚(指缺乏成熟和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