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 太湖 産的石頭,多窟窿和皺紋,園林中用以疊造假山,點綴庭院。《舊唐書·白居易傳》:“罷 蘇州 刺史時,得太湖石五。” 宋 杜绾 《雲林石譜·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産 洞庭 水中。性堅而潤,有嵌空穿眼宛轉嶮怪勢……其質文理縱橫,龍絡隱起,於石面徧多坳坎。蓋風浪衝激而成,謂之彈子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洞庭西山 出太湖石,黑質白理,高逾尋丈,峯巒窟穴,賸有天然之緻。”
太湖石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觀賞石,其含義與特點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太湖石因主要産于江蘇太湖地區得名,屬于石灰岩經長時間侵蝕形成的天然奇石,分為水石和幹石兩類:水石由湖水沖刷形成,幹石則是地質時期酸性土壤侵蝕的産物。古代文獻如《明一統志》記載其以洞庭山水中所産最為珍貴。
以“皺、漏、瘦、透”為審美标準:
唐代起被文人推崇,白居易曾作《太湖石記》描述其收藏,宋代列為四大名石(另為英石、靈璧石、黃蠟石)之一。古代文人将其視為自然與人文精神的結合體,吳融詩句“波中萬古生幽石”即體現這種意境。
主要用于園林假山堆疊、庭院點綴,具有“移天縮地”的造景功能,現代也應用于公園、校園等景觀設計,尤其黃色品種因稀有更顯珍貴。
現代将各地岩溶作用形成的類似碳酸鹽岩統稱“太湖石”,擴展了其地理範疇。
(可通過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獲取更完整信息)
太湖石是指産自中國江蘇太湖一帶的一種獨特的奇石,也是一種供人觀賞的園林石材。太湖石的特點是形态各異、色彩豐富、紋理獨特,被譽為“世界奇石之冠”。
太湖石的漢字“太”由丶和大兩個部首構成,共有3畫;“湖”由氵和胡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0畫;“石”由石部首構成,共有5畫。
太湖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當時太湖一帶盛産石材,而這些石材中的奇石因為其獨特的形态和美麗的紋理而備受人們喜愛。隨着時間的推移,太湖石成為了一種特定的石材品種,供人們觀賞和使用。
太湖石的繁體字為「太湖石」,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太湖石的「太」字通常寫作「太太」,表示豐富、衆多;「湖」字在篆書中寫作「⺊」,表示水庫;「石」字的寫法變體較少。
1. 這塊太湖石的形态獨特,色彩斑斓,非常值得收藏。
2. 園林中的假山非常講究材料的選擇,太湖石常常被用來打造自然景觀。
太湖石的組詞有:園林太湖石、假山太湖石、奇石太湖石等。
太湖石的近義詞有:太湖奇石、太湖山石。
太湖石的反義詞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用其他適當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