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镕鑄和琢磨。 唐 歐陽詹 《送族叔行元落第回廣陵序》:“ 昆吾 産金, 荊 山産玉,自民役巧,鎔琢蓋多。”
“镕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镕琢”由“镕”和“琢”兩字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歐陽詹的《送族叔行元落第回廣陵序》:“昆吾産金,荊山産玉,自民役巧,鎔琢蓋多。”。文中以金、玉需經熔煉和雕琢才能成器,比喻人才需通過磨煉方能成才,強調後天努力的重要性。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傳統工藝、文化傳承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唐代文學相關文獻。
镕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對事物的鍛煉和磨砺,使其更加完美。
镕(金字旁):表示金屬的鑄造技術,包含10畫。
琢(玉字旁):表示玉石的雕刻技術,包含11畫。
镕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養生主》:“聚精會神,镕琢以成器,極矣哉。”這裡的镕琢比喻人的修煉和提升。
镕琢在繁體中為「鎔琢」。
在古代,镕和琢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镕當時寫作「铫」,琢寫作「匊」。
1. 她通過不斷學習和勤奮工作,镕琢自己的技能和知識。
2. 隻有經過時間的镕琢,一個人才能變得成熟和穩重。
1. 镕鑫:形容人的品質、氣質經過錘煉變得優秀。
2. 琢磨:思考和鑽研某個問題,力求完善。
磨練、煉就
原始、未加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