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名。葉卵形,有鋸齒。**開花。花小,色黃,成穗狀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成串,可觀賞。《太平廣記》卷四○九引《黎州漢源縣圖經》:“ 黎州 漢源縣 有旌節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節也。”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下:“初,有道士 朱桃椎 謁之於階前,以劍撥土,取花子三粒種之,須臾成花三朵,謂 處回 曰:‘此仙人旌節花,公富貴之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旌節花漢語 快速查詢。
旌節花是一種具有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植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旌節花(學名:Stachyurus chinensis)屬于旌節花科旌節花屬,為落葉灌木,高1.5-5米,樹皮暗褐色。其葉片互生,紙質,呈卵形至卵狀矩圓形,葉緣有鋸齒,長6-15厘米,寬3.5-7厘米。
古代文獻如《太平廣記》提到,四川漢源縣的旌節花“行行皆如旌節”,形容其花序如古代旌節般垂挂。宋代《蜀檮杌》還記載了與道士相關的傳說。
喜光照,較耐寒,適應性強,多分布于中國中西部及東亞地區。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植物圖鑒或藥用典籍。
旌節花是一種具有濃郁東方特色的花朵,其意境優雅,色彩絢麗。它被廣泛用于文學作品和藝術創作中,給人一種輕盈嬌豔的感覺。
旌節花的拆分部首是“艹”和“⺾”,總計4個筆畫。
旌節花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後來在民間廣泛使用。在古代,人們常用旌節花來形容美麗的花朵。它的繁體字形為「旌節花」。
在古時候,旌節花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旌”字在古代曾使用“旍”或“炅”作為旗幟的旌節字形,而“節”字則保持不變。
1. 漫山遍野,盛開的旌節花如彩帶般點綴着大地。
2. 在春季裡,公園裡的湖畔綻放着一片片絢麗的旌節花。
旌節花并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因其自身已經足夠形象和鮮明。
近義詞:花旗、彩旗。
反義詞:凋零、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