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了也的意思、了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了也的解釋

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相當于“啦”。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漢書平話續集》卷中:“此事洩漏了也。”《七國春秋平話》卷上:“ 孫子 在那裡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分析,“了也”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虛詞組合,由動态助詞“了”和語氣助詞“也”複合而成,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并加強肯定語氣。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語法功能與核心意義

  1. 動态助詞“了”的作用

    “了”表示動作或狀态的完成(即“完成體”),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了₁”。例如:

    食了(吃完了)|畢了(結束了)

    其功能是标記事件在某個參照時間點已經實現。

  2. 語氣助詞“也”的作用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強調或判斷語氣,帶有陳述事實或加強結論的意味。例如: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了也”結構中,“也”進一步強化“了”所表達的完成狀态。

  3. 組合意義

    “了也”結合後形成“動作完成+強調确認” 的雙重功能,常見于唐宋白話文獻。典型例句:

    和尚曰:“汝已悟了也。”(《景德傳燈錄》)

    此處“悟了也”既說明“悟”這一動作完成,又通過“也”強調其确定性。


二、曆史演變與語用特征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定義“了也”為“完成态助詞與句末語氣詞連用”,強調其表“事态實現且不容置疑”的功能。

  2. 《漢語語法史》(王力著):

    指出“了也”是中古漢語完成體标記的典型形式,後因語言經濟性原則衰落。

  3. 《近代漢語語法研究》(馮春田著):

    分析禅宗語錄中“了也”的語用功能,認為其兼具時态标記與傳信語氣。


四、典型用例解析

原文 出處 釋義
“生死事大,速須省了也。” 《祖堂集》 “省了也”即“醒悟完成”,語氣緊迫強調。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了也。” 王安石詩 通過“了也”确認認知轉變的完成性。

“了也”是中古漢語的語法标記,核心語義為“動作完成+事實确認”,反映了漢語史上體标記與語氣系統的交互演變。其權威釋義需結合曆史語法著作及白話文獻實證,以上解析均基于語言學經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了也”是宋元時期白話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語氣助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表示動作或狀态的完成,并帶有強調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啦”。例如:

二、結構分析

由“了”和“也”組合而成:

三、使用特點

  1. 語境範圍:主要用于宋元戲曲、話本等白話作品,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2. 語法位置:位于句末,接在動詞或形容詞後,如“在那裡了也?”(《七國春秋平話》)。
  3. 語氣功能:兼具陳述事實與感歎色彩,類似“已經……啦”的複合語氣。

四、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現代漢語中,“了”和“啦”分工明确: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按閲白疊布拜既半翅畢結豳什補納步行廁牏插話長茭産育吹鞭措支剌觕識淡蕩黮黭到點盜耕東事斷琴端線獨步一時頓厄風羊富族國際主義河漢江淮何謂紅麴皇公荒燕街心花園旌繁九頭鳥鞠弭遼錢霾藏賣垆賣買木樸蟛螖子破老千補百衲起節绮媚拳打曲居士人證容裕乳羝山牀删述赦命壽期束棘睢苑天中節通賄通文達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