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也的意思、了也的詳細解釋
了也的解釋
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相當于“啦”。 元 李緻遠 《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漢書平話續集》卷中:“此事洩漏了也。”《七國春秋平話》卷上:“ 孫子 在那裡了也?”
詞語分解
- 了的解釋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結,結束:完了。了結。 在動詞後,與“不”、“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辦得了。 與“得”、“不得”前後連用,表示異乎尋常或情況嚴重:那還了得! 了
- 也的解釋 也 ě 副詞,表示同樣、并行的意思:你去,我也去。 在否定句裡表示語氣的加強:一點兒也不錯。 在複句中表轉折意:雖然你不說,我也能猜個 * 不離十。 文言語氣助詞(.表判斷;.表疑問;.表停頓;.形容詞
網絡擴展解釋
“了也”是宋元時期白話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語氣助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表示動作或狀态的完成,并帶有強調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啦”。例如:
- 元雜劇《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
- 《前漢書平話續集》:“此事洩漏了也。”
二、結構分析
由“了”和“也”組合而成:
- 了:表示動作完成(如“吃完了”);
- 也:加強語氣,突出結果或狀态。
三、使用特點
- 語境範圍:主要用于宋元戲曲、話本等白話作品,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 語法位置:位于句末,接在動詞或形容詞後,如“在那裡了也?”(《七國春秋平話》)。
- 語氣功能:兼具陳述事實與感歎色彩,類似“已經……啦”的複合語氣。
四、與現代用法的區别
現代漢語中,“了”和“啦”分工明确:
- “了”保留完成态功能(如“我吃了飯”);
- “啦”多用于感歎或提醒(如“下雨啦!”),而“了也”的複合形式已消失。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了也的意思
《了也》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句首或句尾,表示對某一事物的肯定、确認或強調。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了也》的部首是冖,拆分成了兩個部分:亅和子。它的總筆畫數為2。
來源
《了也》最早出現于《莊子·齊物論》中,意思是“果然如此,果真如此”。後來逐漸演變成句首或句尾的表示肯定、确認或強調的語氣詞。
繁體
《了也》的繁體寫法為「瞭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為「勒也」。
例句
1. 這件事情,你做得了也!(表示肯定,确認對方的能力)
2. 真是了也,我們赢了比賽!(表示強調,表達喜悅之情)
組詞
了然、了解、了不起、了卻、了結、了無疑問
近義詞
确實、真的、當然
反義詞
未必、不一定、未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