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石密 ”。用甘蔗煉成的糖。《西京雜記》卷四:“ 閩越王 獻 高帝 石蜜五斛。” 漢 張衡 《七辨》:“沙餳石蜜,遠國儲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波斯棗》:“ 魏文帝 詔群臣曰:南方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乎!”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五·石蜜》:“石蜜即白沙餹也。凝結作餅塊如石者,為石蜜。”
(2).野蜂在岩石間所釀的蜜。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蜂蜜》﹝集解﹞引 陶弘景 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色青,味小酸,食之心煩。”
(3).櫻桃的别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事物異名》:“石蜜,櫻桃也。”
“石蜜”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通過甘蔗汁、白糖等原料熬制或暴曬而成的固體糖,古代常作為珍貴食品。例如:
特指野生蜂群在岩縫中自然形成的蜂蜜,顔色偏青,味道微酸。如:
明代《辍耕錄》記載“石蜜,櫻桃也”,說明該詞曾用于代指櫻桃。
有少數資料提到“石蜜”可比喻“外表美好但無實際價值的事物”(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文學化表達。
石蜜的常見解釋為蔗糖/冰糖、岩間野蜂蜜 和櫻桃别稱,三者均與古代生活或自然産物相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本草綱目》等文獻來源。
石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岩石結晶中所産生的蜜狀物質,也稱為石蜜子。它是石腦油的成分之一,在煉油過程中得到。
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石”,意為礦石或岩石。它屬于象形字,上面是“石”的意思,下面則象征着一塊石頭。
第二個字是“蜜”,表示一種甜味的液體。它的部首是“蟲”,意為昆蟲。上面是“占”,意為奪取,下面長出兩個蟲腳,表示蜂蟲奪取花蜜的樣子。
所以,“石蜜”可以解釋為岩石中析出的甜味液體。
繁體字的“石蜜”用石頭和蜜糖兩個字分别表示,整體意義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雖然我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寫法,但兩個字的基本形态和意義應該是相同的。
1. 這個石頭上有一層石蜜。
2. 這種岩石中含有豐富的石蜜,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1. 石蜜油:岩石結晶中提取的液體燃料。
2. 石蜜狀:形容像石蜜一樣的油狀物質。
石蜜的近義詞可以是石腦油,因為它們都是岩石結晶中所産生的。
石蜜的反義詞可能是細膩,因為石蜜是岩石結晶,粗糙的物質,而細膩則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