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風。《呂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飂風。” 高誘 注:“兌氣所生,一曰閶闔風。”參見“ 八風 ”。
“飂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ù fēng,其核心含義指西風,屬于古代對風的稱謂之一。以下是綜合解釋:
詞義與來源
根據《呂氏春秋·有始》記載:“西方曰飂風。” 高誘注中進一步說明,飂風由“兌氣所生”,又稱“阊阖風”。此處“八風”是古代對八方之風的統稱,飂風對應西方,可能與季節、方位象征相關。
文化關聯
古代文獻中常以方位或節氣命名風,如“八風”包含不同方向的風,飂風作為西風,可能與秋季或五行中的“金”屬性相關聯,但具體象征需結合更多典籍分析。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中,需注意其生僻性。
建議進一步查閱《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典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獲取更詳盡的釋義與例證。
《飂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迅疾的風或狂風。
《飂風》的拆分部首是風(飛部),它包含了飛字的全部疊字部分。整個漢字《飂風》共有19個筆畫。
《飂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比如《楚辭》等。它常常用于形容猛烈的風,帶有一種疾風驟雨的意味。
《飂風》的繁體字是「飄風」,也有人寫作「飄飄」。
在古時候,「飂」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有的漢字字典将其寫作「飗」,也有寫作「飉」的。
1. 江邊的飂風讓人凜冽寒意。 2. 飂風吹動着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
飂風無常、飂風暴雨
疾風、狂風
和風、微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