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s] 容貌和仪表;容貌举止
一表容仪
(1).容貌举止;容貌仪表。《汉书·成帝纪赞》:“ 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仪,脱冠冕,服麤乱头,皆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其夕,生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之六:“淡淡梳粧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 明 李东阳 《<阙里志>序》:“天下之学圣人者,读其书,法其道,想像其容仪而不可得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见一秀才,年可十七八,布袍不饰,而容仪俊伟。”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心念此女肝胆照人,一如其父,匪但容仪佳也。”
(2).礼仪。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下及 昭公 亦善有容仪之习,以亟其朝 晋 也,自郊劳至於赠贿,礼无违者。”
(3).引申为仪仗、随从。《周书·儒林传·乐逊》:“比来富贵之家,为意稍广,无不资装婢隶,作车后容仪。”
容仪是汉语中表示容貌仪表的复合词,包含容貌与仪态的双重含义。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容”指人的外貌、姿态,“仪”则侧重礼节规范与举止风度,合称后可指代人的整体外在形象与行为修养。
从语义构成分析,容仪可拆解为以下层面:一是指容貌的端庄秀丽,如《说文解字注》提到“容者,盛也,言外貌充盈”;二指符合礼制的仪态举止,如《礼记·玉藻》所述“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强调仪态需随场合调整;三包含服饰搭配的规范,古代文献常将“容服”与“威仪”并称,体现形貌与装束的协调性。
在语用范畴中,该词多用于正式场合描述人物风范,如《后汉书·列女传》载“容仪婉娩,柔色淑姿”,既突出外在美感,又暗含德行要求。现代汉语中其使用场景集中于文学描述、礼仪教育等领域,常与“端庄”“典雅”等词构成语义关联。
“容仪”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容貌仪表
指人的外貌、仪态和举止,强调外在形象的整体表现。例如《汉书·成帝纪赞》提到成帝“善修容仪”,形容其仪态庄重。的例句“匪但容仪佳也”也印证了这一含义。
礼仪规范
在部分文献中引申为礼节或仪式,如汉代贾谊《新书·辅佐》中“典方典容仪”,指掌管礼仪的职责。
如今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强调外貌与仪态并重,如“一表容仪”()。部分场景下也可指礼仪规范,但较为少见。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和现代词典释义,若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可参考《汉书》《世说新语》等原文。
罢困痴长抽抽搐搐春端帖春容畜物蹴球大荒落戴笠故交胆志飜手雨沸动風教风起潮涌赅通攻雠共栖宫衞兵海垂函片竑议化色五仓降箕交发娇子洁峻尽性寄书鴈记问之学讵肯开益揽承连天烽火裂璺蒌蒿逻事密西西比鸟囮宁肃破绽佥赞轻鄙勤密七子均养人怨神怒溶汇软柔柔睿意深识送官隧口汰沙太学天龙田马犩牛沃漏鼯技无慝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