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榮問的意思、榮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榮問的解釋

(1).美好的聲譽。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唐 張說 《梁國文貞公碑》:“激昂成學,榮問日流。” 宋 王安石 《呂公弼改尚書工部侍郎餘如故》:“保身慎行,舊有榮問。”

(2).榮獲問事或問候。 唐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前席屢榮問,長城兼在躬。” 宋 蘇轼 《賀提刑馬宣德啟》:“恭承榮問,有激懦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榮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美好的聲譽

指因品德、功績等獲得的社會贊譽。該含義最早見于漢代李陵的《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意為在清明時代建立功名,聲譽美好且廣泛傳播。唐代張說、宋代王安石等文人的作品中亦沿用此意()。

二、榮獲問候或問事

表示對他人問候或請教的謙辭。例如唐代高適的詩句“前席屢榮問,長城兼在躬”(),表達對他人多次垂問的感激。宋代蘇轼在《賀提刑馬宣德啟》中也用“恭承榮問”表達對問候的敬意()。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以榮譽名義提問”,強調禮儀性表達,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建議: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古籍中多指“聲譽”,而現代用法更偏向禮儀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榮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榮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衆人提問或疑惑時能夠作出正确回答或解答問題,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深厚的學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榮問》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草”、“千”、“言”這三個部首,總共有14畫。

來源

《榮問》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鄉黨》一章中,引用了先秦諸子文章中的用法。在古代,才華出衆的人常常被稱為“榮問之士”,表示他們在回答問題時能夠給出恰當的答案,因此被許多人景仰和尊重。

繁體

繁體字中,《榮問》寫作「榮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榮問》在古代的寫法是稍有變化的,草字頭上多了一個點,即「莻」,形狀更接近植物的草的形态。

例句

他向老師請教的問題讓老師非常滿意,被贊為一個榮問之才。

組詞

榮耀、問答、千言萬語、勝任

近義詞

英明、才智出衆、睿智

反義詞

無知、愚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