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柱上橫木。借指屋宇。 宋 蘇轼 《自雷適廉宿于興廉村淨行院》詩:“忽此榕林中,跨空飛栱枅。當門冽碧井,洗我兩足泥。”
“栱枅”是古代建築術語,其含義需要拆解分析:
1. 栱(gǒng) 指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鬥栱」的核心構件。在梁柱交接處起承重作用,通常呈弓形或曲木形态,用于支撐屋檐重量并傳遞荷載。
2. 枅(jī) 古代建築中橫置的方形短木,常與栱配合使用。東漢《說文解字》記載:「枅,屋欂栌也」,即指柱頂承接栱木的托木,相當于現代建築中的墊木構件。
組合應用 在鬥栱體系中,栱與枅常組合出現:
辨析提示 當前通用術語為「枓栱」(dǒu gǒng),指由鬥形木塊和弓形肘木組成的整體承重結構。若需了解更多古建築術語細節,可參考《營造法式》等典籍。
《栱枅》(gǒng jiǎ)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堅固、結實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建築或物體的堅固程度。
栱(gǒng)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7,枅(jiǎ)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8。
《栱枅》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它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栱”是指棟梁,用來形容建築物的主梁;“枅”是指結實、堅固的意思。
繁體字“栱枅”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栱”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上面有個“木”字旁,表示與樹木有關,強調其堅固的特征。而“枅”字在古代書法中也有些變化,字形更加簡化,但整體含義沒有變化。
1. 這座古建築采用了栱枅結構,曆經千年仍然屹立不倒。
2. 他是個栱枅之人,任何困難都無法擊倒他。
1. 栱枅結構:指建築物采用棟梁結構的方式,以确保其堅固的程度。
2. 栱枅之材:形容某種材料堅固耐用。
1. 強固:形容物體堅固牢固,由于材料結實,不易被破壞。
2. 堅牢:表示對物體結構的穩固性和堅固性的形容,意為嚴實、不易動搖。
1. 脆弱:表示物體的結構不堅固,容易被損壞或破壞。
2. 虛弱:表示物體或人體弱小,沒有足夠的力量或抵抗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