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草。《後漢書·崔寔傳》:“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卧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遊苑送徐州應诏詩》:“輕荑承玉輦,細草藉龍騎。” 唐 杜甫 《旅夜書懷》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2).遠志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遠志》。
“細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字面指代
指細小的草本植物,常見于古詩文描寫自然景物。例如杜甫《旅夜書懷》中“細草微風岸”即描繪岸邊柔弱的草。
植物别名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細草”是中藥“遠志”的别稱。
作為成語時,“細草”比喻弱小或不起眼的人與事物。例如:“他雖如細草般平凡,卻堅韌不拔。”(參考)
在中醫藥領域,“細草”指代兩種不同植物:
古詩文中常以“細草”營造意境,如:
若需了解具體藥用配伍或完整詩文出處,可查閱《本草綱目》或相關古籍。
“細草”一詞屬于漢字詞語,含義豐富多樣,常用來指代某種細小的草木植物。下面将提供有關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細草”這個詞可以從字形來看,它的拼音是xì căo。其中,“草”字的主要部首為“艹”,而“細”字的主要部首為“纟”。其中,“草”字的筆畫數目為8畫,“細”字的筆畫數目為7畫。
“細草”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細”字最初寫作“細”,表示細小或精細之意。“草”字的原始形式類似于“艸”,表述一種自然界細長而生長的植物。并且,“細草”一詞的繁體形式仍然為“細草”,在一些中文書寫場合仍然會用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種叫做“篆書”的字體。在篆書中,“細草”可以寫成「繊草」或者「稗草」等變體字。這些古代漢字可以看作是“細草”的古時寫法,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細小草木的觀察和描述。
以下是一些使用“細草”的例句:
1. 春天來臨,細草綠滿了大地。
2. 蜿蜒的小道兩邊,開滿了細草和野花。
3. 暮春時節,細草如絲,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件新的綠裝。
下面是一些與“細草”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細嫩、草坪、蔥茏、青草
近義詞:細葉、小草、矮草、纖草
反義詞:粗草、大樹、背離、嚴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