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盡其年壽。《國語·晉語一》:“非禮不終年,非義不盡齒。” 韋昭 注:“齒,年壽也。非有義刑,不能盡其年壽。”《後漢書·崔駰傳》:“聊優遊以永日兮,守性命以盡齒。”
(2).指衰老。《逸周書·程典》:“牛羊不盡齒,不屠。” 孔晁 注:“老不任用,食之。”
“盡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盡其年壽
指終其一生或完整度過應有的壽命。例如《國語·晉語一》提到“非義不盡齒”,韋昭注解為“齒,年壽也”,強調遵循道義才能保全壽命。後漢書《崔駰傳》中“守性命以盡齒”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指衰老
表示年老體衰的狀态。《逸周書·程典》中“牛羊不盡齒,不屠”一句,孔晁注釋為“老不任用,食之”,即牲畜未衰老前不宰殺。
以上解釋綜合了《國語》《後漢書》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文獻或線上辭書。
《盡齒》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完整地露出牙齒。
拆分成兩個部分:盡(音jìn)和齒(音chǐ)。
部首:盡的部首是寸(cùn),齒的部首是齒(chǐ)。
筆畫:盡的筆畫數為5,齒的筆畫數為8。
《盡齒》這個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巷伯》一篇中。在繁體字中,盡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特别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盡齒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古籍資料,可以找到古漢字的書法字典進行查詢,以了解當時的确切寫法。
1. 他笑得合不攏嘴,盡齒而露。
2. 她開心得盡齒而笑。
1. 盡忠:全心全意地忠于職責。
2. 齒輪:相互齧合、轉動的圓盤狀機件。
3. 盡情:盡情地釋放情感或表達情緒。
露齒、笑逐顔開、笑容滿面。
閉口、不露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