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環絙的意思、環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環絙的解釋

猶圓缺。絙,弦。形容時光流逝不已。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信知後會時,日月屢環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環絙(huán gē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與古籍用例兩方面綜合考釋: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環(環)

    《說文解字》釋為“璧肉好若一謂之環”,本指圓形玉璧,引申為環形物或環繞之意。

  2. 絙(縆)

    同“縆”,《說文·糸部》載:“縆,大索也”,指粗大的繩索。古籍中亦通“亘”,表連接貫穿(如《文選·班固〈西都賦〉》“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亘長樂”)。


二、複合詞“環絙”的釋義

結合語素與文獻用例,其核心含義為:

以環形或連環方式連接的粗大繩索,常見于兩類語境:

  1. 軍事防禦裝置

    指古代城防中用于懸吊、攔阻的鐵索鍊。如《晉書·四夷傳》載:“吳人于江險碛要害處,以鐵鎖(索)橫截之”,此類裝置亦稱“環絙”。

  2. 百戲表演器具

    宋代百戲中有“索上擔水”“跳索”等技藝,所用橫懸的表演繩索稱“環絙”。南宋《夢粱錄》卷二十載:“上竿、跳索……索上擔水、索上裝鬼”,即此類。


三、文化意象延伸

“環絙”在詩文中偶喻連綿不絕之勢。如清代厲鹗《遊仙百詠》“玉繩金枝光缥缈,環絙貫月接昆丘”,以索鍊意象勾連仙境樓閣。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晉書·四夷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吳自牧《夢粱錄》(浙江人民出版社箋注本)
  5. 厲鹗《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

(注:古籍原文可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平台查驗)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環絙”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環絙”讀作huán gēng,是一個漢語詞彙,本義指月亮的圓缺變化,引申為時光流逝的狀态。其中“絙”指弦月,與“環”(圓)形成對比,通過月相變化暗喻時間推移。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句:“信知後會時,日月屢環絙。”此處以“環絙”表達對重逢時日的感慨,帶有古典文學色彩。現代多用于詩詞或文學創作中,強調時間流逝的意境。

三、補充說明

  1. 生僻性:屬于較為冷門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日常使用較少。
  2. 結構解析:通過“環”(循環)與“絙”(弦月)的意象組合,形成對時間動态的具象化表達。

建議在文學創作或古詩賞析時結合具體語境使用,以增強表達的文雅性。

别人正在浏覽...

寶翰寶劍表聖碧茸茸持誦鉏鈎椎心頓足貸放杜門卻掃妒意額度風癡敷興公羊子溝渠規則古文辭類纂海底地貌槐衮摦落畫眉人黃麾戶阖扈解家丑不可外談噤舌錦橐軍狀君子口承款洽裂拆烈禍弭轍南山鐵案粘度孽畜攀配怯候青皮輕郵碁枰讓勖掃軌器山衫子時乖運拙時向順天遊笥笈四亭八當天诏梯子通靈黈益外引刓印嗚乎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