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伐德的意思、伐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伐德的解釋

(1).損害德行。《詩·小雅·賓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 朱熹 集注:“伐,害……賓醉而出,則與主人俱有美譽;醉至若此,是害其德也。”

(2).自誇其德。《荀子·仲尼》:“功雖甚大,無伐德之色。” 明 呂坤 《答趙乾所稽勳》:“若不平之氣滿腹,矜己之色滿面,是謂伐德,有道者不宜如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伐德”是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伐德”由“伐”與“德”組合而成。“伐”在《漢語大辭典》中有多重含義:①砍伐(如《詩經》"伐木丁丁")②征讨(如《左傳》"齊師伐我")③自誇(如《論語》"願無伐善");“德”指道德品行。《古代漢語詞義通釋》指出,“伐德”存在兩種核心釋義:

  1. 損害德行

    • 出自《尚書·大禹谟》:“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孔穎達疏解“敗德”即“伐德”的轉義
    • 例:《漢書·董仲舒傳》載“桀纣暴謾,讒賊并進,賢知隱伏,惡日顯,國日亂,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終陵夷而大壞”
  2. 自誇其德

    • 《爾雅·釋诂》注:“伐,謂矜誇”,《說文解字注》強調該義項多含貶義
    • 例:《莊子·山木》言“功成者隳,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衆人”

二、語用演變 該詞在先秦文獻中高頻出現,至漢代使用漸少,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其消亡可能與“伐”字“自誇”義的弱化相關,該現象在《漢語詞彙流變考論》中有專門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伐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損害德行
    指因不當行為(如醉酒失态)破壞自身或他人的道德修養。例如《詩經·小雅·賓之初筵》中提到:“醉而不出,是謂伐德”,即醉酒後舉止失當會損害品德。

  2. 自誇其德
    表示過度誇耀自己的德行或功績。如《荀子·仲尼》中強調“功雖甚大,無伐德之色”,提醒即使功績顯著也不應自滿。


二、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三、出處與例句


四、總結

“伐德”既可指外在行為對德行的破壞,也可指内在态度的自滿,常用于強調道德自律與謙遜品質。其古典用例至今在文化批評與道德讨論中仍有參考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案首巴黎和會辯證唯物主義潮痕穿劄春濑詞目促急村僻村性搓磨鼎濙底綏第下鬌紒堵搡堵禦風紀扣敷餘臯陶高作貫耳國澤還願心江郊接談緊鑼密鼓畸重畸輕舉奏闿拓空緣老大兒流屍論財律例館馬紮面布彌兵排拓攀擁披帛平土噼啪破命巧對青翠清允區區仆仆讓梨苒蒻射士世寶使車同棺橦華退座萎腇猥慵問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