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仁德治理。 唐 白居易 《冊新回鶻可汗文》:“威綏仁董,罔不響化。”
“仁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én dǒng,其核心含義為“以仁德治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正式文本中,例如唐代白居易《冊新回鹘可汗文》中提到的“威綏仁董,罔不響化”,意為以威嚴和仁德治理,使百姓歸順。
“仁董”強調以道德感化而非強制手段進行治理,體現了儒家“仁政”思想。其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仁董》這個詞是漢字詞語,由“仁”和“董”兩個字組成。
對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析如下:
• “仁”字的拆分部首是“人”,是指人類、人性的概念,在這個詞中表示仁慈、善良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二十。
• “董”字的拆分部首是“艸”,表示植物的意思,在這個詞中表示董事、主管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十。
《仁董》這個詞的來源有一定的曆史背景。在古代,中國社會注重家族和親情的傳統。而“董”字在古時候也可以用作官職名,常指行政方面的負責人。因此,“仁董”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以仁慈善良之心行事的主管或負責人。
在繁體字中,“仁董”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對于《仁董》這個詞來說,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仁董》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是一位具有仁董之心的企業家。
2. 這位仁董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
3. 她做出了許多仁董的決定,讓員工倍感溫暖。
一些與《仁董》相關的詞彙:
1. 組詞:仁心(指具有仁慈之心的人)、董事(指公司或組織中的負責人)。
2. 近義詞:仁愛、仁德。
3. 反義詞:刻薄、無情。
所以,綜上所述,“仁董”指的是具有仁慈善良之心并擔任主管或負責人的人,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廣泛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