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飨日的意思、飨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飨日的解釋

(1).宴請之日。《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諸門左。”

(2).祭祀太陽。饗,通“ 享 ”。《舊唐書·音樂志三》:“惟聖格天,惟明饗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飨日”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1. 字義溯源

    “飨”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以酒食祭祀神靈或宴請賓客”,《說文解字》釋為“鄉人飲酒也”,強調集體性的儀式行為。“日”則指特定日期,如《爾雅》注“日,紀事之期”。二者組合後,“飨日”可理解為古代祭祀或宴飨儀式舉行的固定日期。

  2.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據《周禮注疏》記載,周代有“春飨先王”“秋飨功臣”的禮制,其中“飨日”多指春分、秋分等與祭祀相關的節氣日期。唐代《通典·禮典》亦提到“飨日齋戒,以承祖考”,說明該詞與宗廟祭祀密切相關。

  3. 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在“飨”字條目下注明其作為古語詞的使用場景。當代學術著作中偶見“飨日”用于指代具有文化紀念意義的日子,例如地方民俗活動中的傳統節期。

需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主要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對于其具體釋義,建議參照中華書局版《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注本中的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

“飨日”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宴請之日

指設宴款待賓客的特定日期。例如《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及饗日,帷諸門左。”描述的是在宴請當天于門左側懸挂帷帳的情景。此處的“飨”表示以酒食待客,體現了古代社交禮儀的莊重性。


二、祭祀太陽

“飨”在此處通“享”,指通過祭祀儀式向太陽神表達敬意或祈求庇佑。《舊唐書·音樂志三》中的“惟聖格天,惟明饗日”即指帝王通過祭祀太陽彰顯德行。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神的崇拜,以及祭祀活動在政治與信仰中的重要性。


補充說明

  1. “飨”字本義:原指以酒食款待賓客,如“飨客”“飨宴”;後引申為祭祀中的獻祭行為,如“飨牢”(祭獻犧牲)。
  2. 文化關聯:古代有“饔飨飧食”的飲食劃分,“飨”可指中飯或宴席,進一步體現其與禮儀的關聯。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左傳》《舊唐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懊怅飽經世故北使不利參寥川鹽初供聰明伶俐道碴道儒釋打問底極低密惡濁發酒瘋甘州子搞價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夠嗆勾子行百裡者半九十宦牒賈閣監郡截發留賓卷秩啳連塍流送露闆胪斷慢谑秣馬利兵牧羊兒凝深乞籴怯耎旗獲欽不定雀羅任命人影綽綽輮曲三弦殺斂山營升用瘆疴沈音輸貢蜀國絃铄化熟食磃氏館探捕銅錘花臉渥耀香餌纖悉無遺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