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宴請之日。《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及饗日,帷諸門左。”
(2).祭祀太陽。饗,通“ 享 ”。《舊唐書·音樂志三》:“惟聖格天,惟明饗日。”
“飨日”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設宴款待賓客的特定日期。例如《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及饗日,帷諸門左。”描述的是在宴請當天于門左側懸挂帷帳的情景。此處的“飨”表示以酒食待客,體現了古代社交禮儀的莊重性。
“飨”在此處通“享”,指通過祭祀儀式向太陽神表達敬意或祈求庇佑。《舊唐書·音樂志三》中的“惟聖格天,惟明饗日”即指帝王通過祭祀太陽彰顯德行。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神的崇拜,以及祭祀活動在政治與信仰中的重要性。
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左傳》《舊唐書》等典籍原文。
《飨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向太陽緻敬、慶祝太陽的光輝。
《飨日》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飠”和“日”,其中“飠”是食物的部首,表示與食物相關,而“日”則表示太陽。
《飨日》的拆分筆畫是共8畫,其中“飠”字有8畫,“日”字有4畫。
《飨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動。古代人們認為太陽是萬物生命的源泉,所以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儀式中,會特意向太陽緻敬,慶祝它的光輝。
在繁體字中, 《飨日》被寫作「饗日」。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對于《飨日》這個詞,它的字形在古代稍有不同。例如,「飠」是由兩個相似的部分構成,分别代表食物。“日”字在一些古代的版本中可能有細微差異。
1.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舉行隆重的夏至節儀式,一同向太陽飨日。
2. 在祭祀儀式上,人們整齊地排列站好,以表示對太陽的敬意和飨日的慶祝。
1. 饗宴:指盛大的宴會或筵席。
2. 粵菜:廣東地區的特色菜系,講究色香味俱佳,具有濃厚的飨日氛圍。
3. 爽朗:形容陽光明媚的天氣、開朗愉快的心情,因為飨日的日子通常讓人感到快樂。
近義詞:祭日、拜日
反義詞:忌日、避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