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士;名流。《韓詩外傳》卷八:“夫 子路 , 卞 之野人也; 子貢 , 衛 之賈人也。皆學問於 孔子 ,遂為天下顯士。” 漢 劉向 《說苑·雜言》:“萬人比非,不可為顯士。”
“顯士”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名士、名流,即在社會上有顯著聲望或地位的人。該詞多用于古代語境,強調通過學問、德行或成就獲得社會認可的人物。
該詞與現代“名人”含義相近,但更側重學識和德行的結合,而非單純的社會知名度。
如需進一步查詢古籍原文或擴展釋義,可參考漢典、《韓詩外傳》等來源。
《顯士》是指在社會上聲名顯赫、具有崇高道德品質的人士。他們在道德、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深受人們尊敬和景仰。
《顯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士。日表示太陽,在漢字拆分中屬于較大的部首,士表示士兵,屬于較小的部首。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6。
《顯士》一詞源自于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論語·子路》中有一句話:“君子不器。”而《器》與《士》的發音相近。後來,人們将《器》改為《士》,就形成了《顯士》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顯士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顯士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顯士”。古漢字的結構更為複雜,字形也有所差異,與現代漢字相比更顯書法美感。
1. 他是我們社區的顯士,為人正直,樂于助人。
2. 這位顯士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和尊敬。
3. 他在業界是一位顯士,頗有建樹。
組詞:顯才、顯露、士氣
近義詞:賢士、名士、傑士
反義詞:庸士、愚士、俗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