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人的意思、屈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人的解釋

(1).使人屈服。《孫子·謀攻》:“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前漢演義》第三六回:“欲要 匈奴 臣服,隻有和親一策……這乃是不戰屈人的長策呢。”

(2).受委屈的人。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苗紳 貶 南中 , 崔相國 彥昭 其故人也,見而憫焉,呼 紳 至第而慰勉之曰:‘ 苗十 大是屈人!’”

(3).蒺藜的别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蒺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屈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使人屈服
    指通過非武力手段或策略迫使他人服從,常見于軍事或謀略語境。例如《孫子·謀攻》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強調以智取勝。漢代揚雄《法言·重黎》也提到“屈人者克”,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含義。

  2. 受委屈的人
    表示因不公或誤解而承受冤屈的個體。南唐劉崇遠在《金華子雜編》中以“苗十大是屈人”為例,描述被貶官員的境遇。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形容情感層面的壓抑或冤屈。

  3. 植物别名(蒺藜)
    作為中藥材蒺藜的别稱,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蒺藜》,因蒺藜果實帶刺,象征使人受“屈”的特性而得名。

該詞兼具動詞(使屈服)、名詞(受屈者)及植物學名稱三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孫子兵法》《本草綱目》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屈人》的意思

《屈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低估、貶低、看不起别人。表示對他人的不敬、不重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屈人》的拆分部首是屍(shī)和STROKESSTROKESSTROKE。其中屍部表示居住、屋檐,STROKESSTROKESSTROKE部分表示苟澤。因此可以看出該詞是由居住和苟澤兩部分組成的。

來源

《屈人》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意思是對别人的輕蔑和貶低,不重視。這個成語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人們小看、歧視别人。

繁體

《屈人》的繁體字是「屈人」,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屈人》這個成語在古時的寫法是「屈人」。

例句

1. 他總是用一種屈人的眼神看待這個年輕人。

2. 不應該屈人之才,要尊重每個人的努力與價值。

組詞

組詞有屈己、屈心、******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貶低、瞧不起、藐視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尊重、欽敬、器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