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cceed in] 順利達到目的;取得成功
做這筆買賣得手
(1).猶言得心應手。 宋 陳長方 《步裡客談·太史公有俠氣》:“ 太史公 有俠氣,故於 趙奢 、 穰苴 、 儀 、 秦 、刺客等作傳更得手。” 明 高攀龍 《與管東溟書》:“蒙先生印許,謂 攀龍 于本體上頗為得手。得手則豈敢雲,略知下手而已。”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八章:“他的冷槍不算得手,接着就跨入勝利的坦途,每天都可以打死一兩個甚至兩三個敵人。”
(2).指事情辦得順利或達到目的。《西遊記》第三十回:“若得手,拿住妖精再救師父不遲。”《紅樓夢》第十二回:“ 賈瑞 聽了,喜之不盡,忙忙的告辭而去,心内以為得手。” 陳士榘 《七溪嶺戰鬥》:“這邊 老七溪嶺 紅二十八團的攻擊已經得手, 朱軍長 便命令紅三十一團一營和紅二十九團立刻向 新七溪嶺 的敵人出擊。”
(3).特指貪官覓得錢多。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俎》:“ 元朝 末年,官貪吏污,始因 蒙古 、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恥之為何物,其問人讨錢,各有名目:所屬始參曰拜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
“得手”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一定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得手”表示順利達成目标或成功完成某事,強調行動過程中沒有阻礙且結果符合預期。例如“做這筆買賣得手”即指交易順利完成。
得心應手的熟練性
該詞隱含對事物掌控自如的狀态,如宋代文獻提到“太史公有俠氣,故作傳更得手”,體現遊刃有餘的能力。
目的達成或結果順利
常見于具體行動場景,如《西遊記》中“若得手,拿住妖精再救師父不遲”,《紅樓夢》中賈瑞“心内以為得手”。
特殊曆史含義
在元代文獻中,曾特指貪官斂財成功,如“覓得錢多曰得手”,但此用法現已罕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