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乖角的意思、乖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乖角的解釋

(1).指 東漢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 ,不應官府征召,周遊郡國。嘗于 陳 梁 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 林宗 巾”。後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北周 庾信 《示封中錄》詩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徑簡經過。”

(2).抵牾;矛盾。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安清》:“或由傳者紕繆,緻成乖角。”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 清 趙翼 《贈販書施漢英》詩:“我時有錢欲得書,汝時有書欲得錢;一見那愁兩乖角,乘我所急高價懸。”

(3).分離。 唐 韓愈 《食河曲驿》詩:“親戚頓乖角,圖史棄縱橫。”

(4).違背情理。 唐 羅隱 《焚書坑》詩:“ 祖龍 算事渾乖角,将謂詩書活得人。”《太平廣記》卷五四引《仙傳拾遺·韓愈外甥》:“ 唐 吏部侍郎 韓愈 外甥…… 元和 中,忽歸 長安 ,知識闒茸,衣服滓弊,行止乖角。”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都下市井輩謂不循理者為乖角。”

(5).拐角。

(1).稱機靈的小孩。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乖角》:“俗美聰慧小兒曰乖角。”

(2).狡詐。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與人相約諫君,劾姦死難,稍計利害,則避而違之以自全,反謂不違者為癡,此正所謂乖角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乖角"一詞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及演變如下:

一、本義:機靈、乖巧(多指孩童) 指人(尤其小孩)聰明伶俐、善于察言觀色、懂得順應情勢。此義項強調一種讨人喜歡的靈巧與懂事。

二、引申義:矛盾、抵觸、錯亂 由"乖"字本義"違背、不協調"引申而來,指事物之間相互矛盾、抵觸,或事情發展出現差錯、混亂。

三、現代漢語中的使用與替代 在現代漢語中,"乖角"一詞已非常罕見,其表示"機靈、乖巧"的含義基本被"乖巧"一詞完全取代。"乖巧"保留了"乖角"中讨人喜歡、伶俐懂事的核心意思,成為現代标準漢語中的常用詞。而表示"矛盾、錯亂"的義項,則更多使用"矛盾"、"沖突"、"差錯"、"混亂"等詞語來表達。

四、語源解析 "乖角"由"乖"和"角"組成:

  1. 乖:本義為違背、背離、不協調。《說文解字》:"乖,戾也。" 引申有不順、反常、機靈(指能見機行事)等義。
  2. 角:此處取其"較量"、"争勝"或"角色"之意(古時"角"有角色義項),與"乖"結合,或指善于在"較量"(人情世故)中表現得機靈(乖),或指一種特殊的(乖的)"角色"(表現)。兩字組合強化了機靈、善于應對的含義,也隱含了可能因機巧過度或違背常理而産生矛盾沖突的意味。

"乖角"是一個古語詞,主要包含兩個核心義項:一是形容人(尤其孩童)機靈、乖巧、懂事;二是表示事物間的矛盾、抵觸或事态的錯亂。在現代漢語中,其"機靈、乖巧"的含義已完全被"乖巧"一詞取代,而表示矛盾沖突的義項則被更常用的詞彙所替代。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

參考資料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乖角”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為綜合不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東漢典故(隱居不仕的象征)
    源自東漢名士郭泰(字林宗)折巾一角的轶事。郭泰因避仕途隱居,遇雨時頭巾被淋濕一角,時人效仿折巾為“林宗巾”,後以“乖角”代指隱逸高士。

  2. 矛盾/抵牾
    形容事物或觀點間的沖突對立。如南朝《高僧傳》中“傳者紕繆,緻成乖角”,指因記載錯誤導緻矛盾。

  3. 分離/隔閡
    唐代韓愈詩“親戚頓乖角”描述親友離散的狀态。

二、其他延伸含義

  1. 機靈聰慧(現代口語化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引申為“聰明機敏”,可能與“乖覺”相關,或源自牛角内側銳利的比喻。

  2. 違背情理/狡詐
    少數文獻提及貶義用法,如“違背情理”或形容人狡詐。

三、特殊語境用法


“乖角”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本義多與曆史典故相關,現代口語中可能偏向機靈或狡詐的形容。建議通過具體文獻進一步驗證語境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覆壁觀察斷超鞚成敗得失乘陵傳跸辍留代濟黨羌單糖怛傷墊濡饤坐二亥番子手廢官分資梗避戈旗鼓兒詞過門鶴辂鶴上仙鴻頭儌讦潔朗酪素糧行曆草磷淄留田緑毛幺鳳馬坊名譽民夷納言顦悴氣管炎情知起遷贍表子上族盛稱失露事書收掇收市數目字松柏之塞灘地韬匿甜點心挑試剔紅頑昏微析聞聲硝化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