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藜飡的意思、藜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藜飡的解釋

謂以藜藿為餐。泛指粗劣之食。 漢 揚雄 《逐貧賦》:“人皆稻粱,我獨藜飡。”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藜飡屢空,朝不謀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藜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指以藜藿(粗糙的野菜)為食,泛指粗劣的食物。

    • 出自漢代揚雄《逐貧賦》的“人皆稻粱,我獨藜飡”,以及晉代葛洪《抱樸子·安貧》的“藜飡屢空,朝不謀夕”,均用“藜飡”形容貧寒者的飲食狀況。
  2. 引申含義:部分現代辭書(如)将其引申為“形容人吃苦耐勞、勤勉不辍”,強調在艱苦環境中堅持的品質。


細節解析


文獻例證


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藜飡 - 詞義及拆分

《藜飡》(liǎn fàn)這個詞源自于漢語,具有多個意思。藜指的是一種植物,又稱苋菜,是一種具有草本特征的農作物。飡則表示食物、飯菜之意。

部首和筆畫

《藜飡》這個詞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首),同時也蘊含有食物和植物的意思。藜的部首是艹,它的總筆畫數為16;飡的部首則是飠(饣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藜飡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它在中國文化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藜作為一種農作物,在古代的農業社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而飡則是指人們用藜作為食物的行為,因此這個詞彙流傳至今,成為了描述古代飲食的詞彙之一。

繁體字

在繁體漢字中,藜飡這個詞可以寫做藜飯,字形保持相似,隻是使用了繁體的書寫方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藜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藜的寫法為“艹米”。到了小篆時期,寫作“艹兩米”。在隸書發展成行草之後,寫作變為了“艹兩從米”,最終演化成了現代的“艹連”。而飡的寫法在古代并無太大變化,一直以來都是表現食物意義的飠字旁加上“又”字,即“飠又”。這些寫法的演變反映了古代漢字的形式和書寫風格的變遷。

例句

1. 這家飯館提供的藜飡簡單而美味。

2. 農民在田地裡收割藜葉,準備晚餐的食材。

3. 飯桌上擺滿了各種藜制品,讓人垂涎欲滴。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藜苋(liǎn xiàn,指藜和苋菜)、藜飯(liǎn fàn,指用藜做的飯菜)。

近義詞:苋菜(xiàn cài,指一種植物)、青菜(qīng cài,指綠葉蔬菜)。

反義詞:葷菜(hūn cài,指肉類食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