骛逐的意思、骛逐的詳細解釋
骛逐的解釋
追逐。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貴鄉 汪容甫 頗有真解,惜其騖逐時譽,耗心餖飣,然有至者,固足為後來先路矣。”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及 曾國藩 自以為攻,誦法 江西 諸家,矜其奇詭,天下騖逐。”
詞語分解
- 骛的解釋 骛 (騖) ù 亂跑,奔馳:骛望(放眼遠望)。骛驟(急速,急驟)。 同“務”③。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逐的解釋 逐 ú 強迫離開:逐客令。放逐。驅逐。 依照先後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個。逐漸。逐年。逐一。 追趕:逐鹿(喻争奪天下)。角(?)逐(争相取勝)。追逐。笑逐顔開。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骛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追逐”,但多含貶義,常表示對虛名、浮利或表面事物的盲目追求。
- 結構:“骛”為上下結構,本義指奔馳、亂跑;“逐”為半包圍結構,意為追趕,組合後引申為急切追逐某事物。
2.引證與用法
- 清代包世臣在《再與楊季子書》中提到:“惜其騖逐時譽,耗心餖飣”,批評某人追逐世俗名譽而耗費心力。
- 章炳麟《國故論衡·辨詩》中亦用此詞:“天下騖逐”,描述衆人對某種文風的盲目追隨。
3.語境示例
- 可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如明代詩句“忍向花朝輕骛逐”,表達對輕率追逐行為的否定。
- 現代用法中,可比喻對名利、潮流等的不理性追求,例如:“骛逐虛名終無益”。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追逐、趨附、競逐。
- 區别:“骛逐”更強調盲目性,含貶義;而“追求”為中性詞,可指積極目标。
5.相關文獻
-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及近現代學術批評,如包世臣、章炳麟的著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人文集獲取更多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骛逐: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骛逐(wù zhú)可以指追求、追逐,也可以表示飛馳、奔跑的樣子。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馬(馬)和員(員),總共有11畫。
骛逐的來源和繁體字
骛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詩詞中,用來形容人們追求理想、奮發向前的精神狀态。
在繁體字中,骛逐的寫法為「騖逐」。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骛逐的寫法稍有不同。馬的部首寫作「馬」而不是現代的「馬」,員的部首寫作「員」而不是現代的「員」。
骛逐的例句
1. 大衆對成功的企業家骛逐不已。
2. 他骛逐着自己的夢想,奔向了未知的遠方。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追逐、追求、馳騁、奔騰。
近義詞:追求、追逐、追蹤、追尋。
反義詞:放棄、停滞、懈怠、逃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