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接連不斷;連續。《晉書·五行志中》:“ 苻堅 初,童謡雲:‘ 阿堅 連牽三十年,後若欲敗時,當在江湖邊。’” 唐 李端 《晚秋旅舍寄苗員外》詩:“争途苦不前,貧病遂連牽。” 宋 蘇舜欽 《祭舅氏文》:“始未踰月,舅以漕來,連牽巨艘,斾旌徘徊。” 沉從文 《新與舊》:“跑差的、收糞的,連牽不斷從跳石上通過,終日不息。”
(2).方言。常和否定副詞“勿”連用,置于動詞之後,表示不行、不成。《海上花列傳》第十八回:“耐説説末就説勿連牽哉!” 胡祖德 《滬諺外編·嘲煙鬼》:“可惜近來,煙價橫貴,小本經紀,吃弗連牽。”
“連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連續、接連不斷
指事物或狀态不間斷地延續。例如《晉書·五行志》中記載的童謠“阿堅連牽三十年”,以及唐代李端詩句“貧病遂連牽”,均表示時間或狀态的持續。
方言用法(吳語)
在吳語中,“連牽”常與否定詞“勿”搭配(如“勿連牽”),置于動詞後表示“無法完成”或“不順利”。例如《海上花列傳》中的“說說末就勿連牽哉”,或滬諺“吃弗連牽”,均表達“做不到”或“難以維持”之意。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但根據權威來源,該詞更偏向普通詞彙或方言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
連牽是指兩個或多個物體或者人之間相互牽引、聯繫的意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凵,總共有11個筆畫。
連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牛、馬等動物來進行牽引,以便完成一些重體力勞動。因此,連牽就成了一種牽引的方式。隨着社會發展,連牽的含義也擴展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牽引。
連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連牽」。
在古時候,牽這個字有很多寫法,最早的寫法是象征着牛的形狀,後來演變為現代的「牽」。連的古代寫法中,連接意思的部分是用兩個人稱代詞相互靠近的圖形組成的。
1. 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連牽他們一起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
2. 這兩個國家通過雙邊協議連牽着他們的經濟合作。
連鎖、連續、牽引、聯繫、牽制
關聯、聯結、關系、溝通、交互
隔離、割斷、孤立、疏遠、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