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n exemplary person or thing]∶學習、工作中值得樹為典型的優秀人才或事迹
模範帶頭作用
(2) [model]∶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類中最完美的事物
模範積極分子
(3) [mould]∶指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1).制造器物的模型。 漢 王充 《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故作之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褭蹏作團餅,四邊無模範跡,似於平物上滴成。”《金史·食貨志三》:“不若弛限錢之禁,許民自採銅鐵錢,而官製模範,薄惡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
(2).引申為規則,法度。 宋 王谠 《唐語林·栖逸》:“ 方 ( 方幹 )詩在模範中爾,奇意精識者亦然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顧吳羹通副》:“翰林以記載文誥為職,苟少知文之模範,行己無大過失。”
(3).榜樣,表率。 漢 揚雄 《法言·學行》:“師者,人之模範也。”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韓愈詩文》:“愚觀 愈 之書,其文章純粹典雅, 司馬遷 、 揚雄 殆無以過,其行己亦中正,可為後人模範。” 周6*恩6*來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二:“政治工作人員本身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能夠做全體官兵的模範。”
(4).今多指先進人物。 楊朔 《萬古青春》:“我父親去修 淮河 ,還當了水利模範。”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我同老模範研究研究。”
(5).效法。《周書·王褒傳》:“ 梁 國子祭酒 蕭子雲 , 襃 之姑夫也,特善草隸。 襃 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範。”《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騏驎及闕,形勢甚巧, 宋孝武 於 襄陽 緻之,後諸帝王陵皆模範,而莫及也。”
(6).描摹,描繪。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隻見那青松檜柏侵霄漢,怪石峻嶺難模範。” 劉師培 《文說·記事》:“碑傳之作,博徵之獻,遊記之文,模範山水,然記事失實,厥有數端。” 沉砺 《狂歌行》:“模範山水流連風景奚足數,山川形勝湖海豪傑歷歷銘心頭。”
(7).猶約束,制約。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鄭瓘》:“ 溫卿 詩任臆發抒,不受模範。”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是以小丑旋就誅夷,而大敵無敢淩逼也。西人雖非我族類,殆亦模範乎天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模範漢語 快速查詢。
"模範"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具有豐富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值得學習或仿效的榜樣(名詞)
指在品德、行為、成就等方面表現突出,可供他人效仿的人或事物。例如:"勞動模範"、"他是青年人的模範"。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作為标準或樣闆的式樣(名詞)
指可以作為标準供人學習或模仿的式樣、模式或規範。例如:"模範作文"、"模範單位"。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值得效法的;可作為榜樣的(形容詞)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成為榜樣的特質。例如:"模範事迹"、"模範行為"。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詞源與文化背景補充:
"模範"一詞由"模"和"範"兩個同義語素構成。"模"本指制造器物的模型(如鑄錢的模子),"範"(繁體為"範")也指模子、法則(如"錢範"、"典範")。兩者結合,最初都指鑄造器物的模具,引申為供人效仿的标準、榜樣。這體現了漢字構詞中通過同義語素複合強化表意的特點。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引申與關聯:
"模範"常與"楷模"、"典範"、"表率"、"榜樣"等詞義相近,強調其作為學習标杆和行動指南的價值。其核心在于提供一種行為的規範和價值的導向。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23年。
“模範”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模範”指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的人或事物,常被用作道德或行為的标準。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義演變或具體案例,可查閱《搜狗百科》或《論衡》《法言》等古籍文獻。
安故重遷鼇洲拜埽襃聖侯賓器不足輕重饞痨痞潮絲絲超轶絶塵琤然吃衣飯春旱觸齧從祖父叨咕達徒調梅高霭公便洸瀁犷勇歸厚圭角岸然孤外寒風子何那齁喽喽佪佪交作街禁緊脈炯炯苛缛魁星閣濫詞攔門流巵壟崗沙落葉知秋露天儢儢買田陽羨馬甲袋噴浸千日酒七貴三公清要羣辟山龛少妃市道狩地水物蹚家攤牌通電驒驒外禍晚間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