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馬。 明 劉基 《月蝕詩》:“黃文結鄰上訴帝,賜以小戎驂牡騭。”
“牡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公馬,特指雄性馬匹。該詞由“牡”(雄性)和“骘”(本義為公馬)組合而成,屬于古漢語中的合成詞。
文獻引證
明代劉基在《月蝕詩》中曾使用該詞:“黃文結鄰上訴帝,賜以小戎骖牡骘。”此處“牡骘”與“小戎”(戰車)搭配,可能強調公馬的強壯或用于軍事場景。
現代使用與補充說明
注意: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語料庫以确認更詳細的用法及曆史背景。
《牡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雄性的驢。
《牡骘》的拆分部首是牛和馬,分别位于左右兩側。
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具體構造是:
牛(4畫)+ 馬(10畫)= 牡骘(14畫)。
《牡骘》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可以追溯到辭海,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詞語。
《牡骘》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牡騅」。
在古代,有人用「牟」代替今天的「牡」。
所以,古時候漢字寫法是「牟骘」。
1. 他的農場養了一群牡骘,能改善土地的耕作。
2. 那匹牡骘受到良好的培養,成為了一匹優秀的工作動物。
根據「牡骘」這個詞,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牡馬
2. 牡丹
《牡骘》的近義詞有:
1. 牡驢
2. 公驢
《牡骘》的反義詞是「牝骘」,指的是雌性的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