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死事生的意思、哀死事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死事生的解釋

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哀死事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āi sǐ shì shēng,屬于聯合式結構,常用于中性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該成語意為“哀恸死者,侍奉生者”。其中,“哀”指哀痛、悼念,“事”指侍奉、照料。整體強調對逝者的尊重與哀悼,同時重視對在世者的關懷與奉養。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此句原指在動蕩時期,通過妥善處理生死之事以順應天命,後引申為一種對待生死的人生态度。

  3. 用法與近義詞

    • 用法:多作謂語或賓語,用于描述對逝者與生者的态度,如:“複命哭墓,哀死事生,孰與先釁而動,治其未亂?”(唐·獨孤及《吳季子劄論》)。
    • 近義詞:養生送死(強調對生者奉養與逝者安葬的全面照料)。
  4. 文化内涵
    成語體現了儒家“慎終追遠”的思想,既注重對逝者的哀悼禮儀,也強調對在世者的責任,反映了傳統倫理中“生死并重”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引用,可參考《史記》原文或唐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死事生的意思: 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盡管經曆了悲傷和困難的事情,卻能重新振作起來,繼續生活。 拆分部首和筆畫:哀(口、衣)+ 死(歹)+ 事(亻、一)+ 生(⺼、一)。共13畫。 來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在《左傳》中,孔子說:“哀生者儉,死者富,事雖亂,奚常之有!”(直譯為:“盡管經曆了悲傷,卻能繼續生活。盡管面對死亡,卻能享受富裕。雖然事情可能混亂,但我們要堅持下去!”)。 繁體寫法:哀死事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哀死事生 例句:當我們遭遇挫折時,要學會哀死事生,勇敢面對困難,重新振作起來。 組詞:哀傷、事業、生活、死亡、事實等。 近義詞:苦盡甘來、泰然處之、迎難而上。 反義詞:哀樂相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