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楮待制的意思、楮待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楮待制的解釋

紙的别名。《事物異名錄·文具·紙》引 宋 洪林 《文房圖贊》:“ 楮待制 ,名 田 ,字 為良 ,號 剡溪遺老 。”《廣群6*6*譜·木譜八·楮》引 明 闵文振 《楮待制傳》:“ 楮待制 初名 藤 ,及長為世用,更名 知白 , 會稽 剡溪 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楮待制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楮待制”是古代對紙的雅稱,其解釋可綜合為以下幾點:

  1. 基本詞義
    “楮待制”字面意為“楮樹的待制官”,實為紙的拟人化别稱。其中“楮”指楮樹(即構樹),其樹皮是造紙的重要原料;“待制”為古代官職名,此處借以賦予紙文雅的身份象征。

  2. 文獻來源

    • 宋代洪林《文房圖贊》中稱紙為“楮待制”,并賦予其姓名為“田”,字“為良”,號“剡溪遺老”。
    • 明代闵文振《楮待制傳》進一步拟人化,描述其“初名藤,及長為世用,更名知白”,籍貫會稽剡溪(今浙江紹興一帶)。
  3.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常為文房用具賦予官職或雅號,如筆稱“中書君”、墨稱“松使者”。将紙拟作“待制”,既體現其重要性(待制為皇帝近臣顧問),也暗含紙張“待命書寫”的功能特性。

補充說明
“楮”本身因造紙功能成為紙的代稱,衍生出“楮先生”“楮知白”等别名。這類雅稱多見于詩詞、筆記,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若需深入考據,建議查閱《事物異名錄》《廣群芳譜》等原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楮待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彙,它主要指的是一種用楮樹皮制作的紙張。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1. 意思:楮待制指的就是以楮樹皮為原料制成的紙張,這種紙張質地細密而堅韌,常用于繪畫和書法。 2. 拆分部首和筆畫:楮待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楮(木字旁)+ 待(彳字旁,二橫),筆畫總共是8畫。 3. 來源:楮待制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中,意思是用楮樹皮制作的紙張。 4. 繁體:楮待制的繁體字為楮待製。 5.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楮待制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一般是楮待製。 例句: - 他的字迹清秀,仿佛是用楮待制的紙上書寫的一樣。 - 這幅畫作用楮待制的紙張完成,呈現出了獨特的質感。 組詞: - 楮紙:指的是由楮樹皮制成的紙張。 - 楮樹:指的是産楮樹皮的樹木,也稱作桑樹。 - 紙張:泛指各種制作方式的紙張。 近義詞: - 桐紙:用桐樹皮制作的紙張,質地細膩。 - 藤紙:用藤植物纖維制作的紙張,透氣性好。 反義詞: - 木闆:指的是用木材制作的硬紙闆,與楮待制的紙張相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