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不嚴肅的态度對待現實生活。《漢書·東方朔傳贊》:“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依違朝隱,樂玩其身於一世也。” 宋 蘇轼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隱屠酒。”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的玩世,在有些事情上,也許太隨便些。”參見“ 玩世不恭 ”。
(2).遊樂于人間。 明 唐寅 《荷花仙子》詩:“不教輕踏蓮花去,誰識仙娥玩世來。”
“玩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對世俗态度的不羁與疏離。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漠視世俗規範
指對世态炎涼、人情冷暖持不以為意的态度,不願受傳統道德和社會規則的束縛。這種态度常表現為對公共利益的忽視,追求個人享樂或利益最大化。
兩種行為傾向
與“玩世不恭”的關系
“玩世”常與“不恭”連用為成語,強調以遊戲态度對待世事,缺乏責任感(如“玩世不恭”指因不滿現實而采取嬉戲态度)。
文學與曆史用例
古代文人如東方朔、蘇轼等常被形容為“玩世”,體現其不拘禮法的風骨;現代作家朱自清也曾用該詞描述友人的灑脫性格。
“玩世”既是對世俗規則的反叛,也包含對自由境界的追求,其内涵在曆史演變中逐漸豐富。如需更完整的信息,可參考《漢書·東方朔傳》或現代詞典釋義。
玩世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世事漠然,不以為然,不去認真對待的态度。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王和示,讀音為wán shì。
部首:王(wáng)表示與王位、皇室有關,也可以代表國家、君主等;示(shì)表示人。所以,從部首上看,玩世可以理解為對社會和權力等事物持玩弄态度的人。
筆畫:玩世這個詞共有14個筆畫,其中王部有4個筆畫,示部有10個筆畫。
來源:玩世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浮生六記》中,用來描述主人公對世态炎涼的态度。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個常用詞彙。
繁體:玩世的繁體字是「耍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用繁體字耍世來表示玩世。
例句:他總是對一切事情不屑一顧,像是在玩世一樣。
組詞:玩世觀、玩世不恭、玩世不厭。
近義詞:漠視、藐視、不以為然。
反義詞:認真、關注、負責。
【别人正在浏覽】